返回網站

【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逝世 享年103歲】

2025年10月19日

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理論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於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103歲。楊振寧以其在物理學領域的卓越貢獻聞名於世,特別是與李政道共同提出的「宇稱不守恆」理論,使他成為首位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華人。

楊振寧1922年10月1日出生於安徽合肥。1929年,其父楊武之受聘為清華大學算學系教授,楊振寧隨父母移居清華園,先後就讀於成志學校和北京崇德中學,在清華園度過了8年少年時光。16歲時,他考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展現出卓越的學術天賦。1945年,楊振寧赴美留學,1948年獲得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隨後留校工作,並於1949年加入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

1954年,楊振寧與羅伯特·米爾斯合作提出「非阿貝爾規範場」理論,後被稱為「楊-米爾斯規範場論」,成為現代粒子物理標準模型的理論基石,對當代物理學發展影響深遠。

1956年,他與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的革命性理論,顛覆了當時物理學界的傳統觀念。這一突破性發現使他們於1957年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成為最早獲得該獎項的華人科學家。

楊振寧的學術成就涵蓋統計物理、粒子物理和量子場理論等多個領域,其研究成果為現代物理學奠定了重要基礎。他曾在美國多所頂尖大學執教,並擔任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1997年,清華大學成立高等研究中心,楊振寧應邀擔任名譽主任,並於1999年起正式任教於清華大學。2003年,他回國投身清華大學的教學與科研工作,致力於培養年輕人才、促進中外學術交流,為中國科學事業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楊振寧的一生是對科學不懈追求的典範,他的離世是全球科學界的重大損失。他的學術遺產和對中國科學教育的貢獻將繼續激勵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