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16個月建保障房!港深聯手優化設計縮短安裝時間】

記者:CharlotteY

2025年7月15日

政府近年積極推動組裝合成建築法(MiC),香港越來越多建築採用組裝合成技術興建,有港資建築公司與深圳市合作,僅用16個月便建成保障性住房項目,並獲得首批組裝合成製造商認證,標誌著這項技術正逐步走向國際化。

粵港澳大灣區在組裝合成建築領域的合作日益緊密。發展局與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聯合舉辦的「組裝合成模塊化建築產業發展周」活動中,宣布多項重要措施,包括發布首份年度需求預測和跨境貿易指南。發展局助理秘書長何進生表示,新指南將幫助業界了解跨境稅務申報流程,在加工貿易模式下可免除關稅和增值稅。香港建築科技研究院向首批八間製造商頒發認可證書,未來政府工程將把認證作為投標必要條件。

技術創新方面,中國海龍建築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模塊化單位配有二維碼追溯系統,可查閱建造過程中的所有驗收紀錄。該公司董事潘春明透露,年底將推出模塊吊裝系統,進一步縮短安裝時間。房屋署署長李佩詩宣布,2028至2033年度落成的項目中,將有超過一半採用MiC建築法,並研究直接從製造商採購的方案,預計2026年第一季啟動招標。MiC 2.0技術相比第一代可減省大部分臨時支撐,簡化現場安裝操作。

國際推廣方面,香港大學模塊組合建造實驗室主任潘巍教授指出,近期舉辦的國際會議吸引全球400多位專家參與,分享高層混凝土組裝合成建築等創新技術。發展局常任秘書長劉俊傑更率團赴中東推廣,獲得多國代表高度關注。建造業議會主席何安誠教授透露,未來五年香港對組裝合成建築的需求量約達250萬平方米,涵蓋住宅、學校、醫院及政府大樓等項目。為應對這一需求,建造業議會將加強相關技術培訓,並在九龍灣建造業零碳天地設立資源中心,向公眾普及組裝合成技術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