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香港需要理性的聲音

非謝世傑此等禍港之流】

2025年7月10日

謝世傑,守護大嶼聯盟召集人、註冊社工、前大學講師,亦是工黨成員。多年來,他以環保及社會公義為名,活躍於反政府活動,其言行引起社會分化及激化市民反政府情緒。這名所謂「環保鬥士」,被踢爆隱瞞收入、詐騙社會福利署長者生活津貼逾1.6萬港元,今日(7月10日)在東區裁判法院承認四項欺詐罪。

禍港之流 斷送年青人前途

謝世傑乃工黨成員,與創黨人物李卓人、張超雄、張國柱等人關係密切。謝與他們的立場一致,在社交媒體及公開場合發表具煽動性的言論,多年來以謊言挑動社會仇恨,鼓勵違法的思想,更多次作為領頭羊推動年青人反政府。黑暴時期,多次以「守護大嶼聯盟」召集人身份及其社工身份煽動年青人上街, 不少年青人因此斷送前途!

社工身份與紀律除名

作為註冊社工,謝世傑理應秉持誠信與專業操守。然而,他因隱瞞收入申請長者生活津貼而被定罪,與社工倫理背道而馳。更令人關注的是,他於2024年被社工註冊局從紀律委員會備選委員小組除名。此舉象徵著社福界對其操守的否定,也反映其在社福界的信任已蕩然無存。

反對基建,阻礙發展?

謝世傑長期反對「明日大嶼」計劃,批評政府破壞生態、浪費公帑。多次以所謂的環保立場搏取市民支持,但其言論常流於煽動,忽略香港土地供應與房屋需求的現實。他在公聽會上多次以激烈語言挑戰政策,令社會討論失焦,明顯是別有用心地阻礙城市規劃進程。

無實質法律理據 屬濫用資源

於2024年5月環保署有條件批准新田科技城環評報告,其後謝世傑高調聲稱環評報告違反《環評條例》、程序公義及技術備忘錄等法定要求,以個人身分入稟司法覆核要求推翻環保署署長的決定,並就此申請法援。法律援助制度旨在保障經濟能力有限者的訴訟權利,維護法治與公平。然而,近年來部分人士將法援視為政治工具,透過頻繁入稟司法覆核,拖延政策實施或製造輿論壓力。

謝世傑正是其中一例,他多次申請法援,針對政府環保決策提出司法覆核,不少質疑其訴訟並無實質法律理據,屬濫用資源。值得注意的是,謝世傑在申請法援時,曾因隱瞞收入而被拒絕其法援申請。他擁有多份合約、資產逾百萬港元,卻仍申請法援,與制度設計背道而馳。根據《法律援助條例》,申請人須通過經濟審查與案情審查,謝的行為不僅違法,更是對制度的挑戰。

欺詐案揭誠信破產

慣性濫用公共資源的謝世傑,上得山多終遇虎,根據法庭資料,謝世傑在申請長者生活津貼期間,亦與申請法援一樣,隱瞞月入數以萬計的真實收入,以符合申請資格。他與多間機構及大學合作,資產估計超過百萬港元。此舉與其長年倡議「社會公義」的形象形成強烈反差,令公眾對其誠信產生根本性質疑。

謝世傑擁社工專業、大學講師身份,卻淪為工黨的一隻棋子,被包裝成所謂「環保鬥士」多次挑起環保爭議,挑動社會反政府情緒,破壞社會和諧。最終被揭發以欺詐手段濫用社會資源,詐騙政府多重津貼而入罪,如今其「社會公義」形象破產。在社會日益走向正軌的路上,香港更需要理性與具建設性的聲音,而非謝世傑這些禍港之流。

(文章是作者的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