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香港立法會選舉即將舉行,社會各界正積極投入,透過宣傳與動員鼓勵市民履行投票責任。然而,選舉過程並非沒有阻力。部分人刻意抹黑政府,指控選舉安排是「浪費公帑」,企圖削弱市民對制度的信任;更有一批早已背棄香港的海外逃犯,透過網絡煽動投白票,妄圖以消極抵制來挑戰選舉的正當性。他們的行徑不僅是赤裸裸的政治操弄,更是蓄意破壞香港社會的穩定與公信力。這些人身在海外卻不斷散播抹黑言論,企圖誤導市民、削弱制度,實屬卑劣無恥。這種惡意操作不僅反映出政治角力的激烈,也凸顯了香港在推動公民參與時所面對外部勢力的干擾。
偏頗媒體的操作
偏頗網媒與反對派緊盯宣傳開支與「有酬投票」議題,刻意放大成本,挑動教育界情緒,試圖製造不滿。《獨立媒體》質問宣傳物料與開支,《綠豆》以漫畫戲謔「無叫人投票罪」,《Yahoo新聞》更刻意強調宣傳費用高達1.77億元,並渲染為歷屆最高,以「鋪張浪費」的框架企圖挑動市民不滿,《端傳媒》則揶揄市面鋪天蓋地的宣傳海報。這些報道表面上各有角度,實際卻如出一轍地刻意將焦點鎖定在「成本」與「鋪張」之上,藉此淡化選舉的核心意義。這並非單純的資訊披露,而是有意識地操弄輿論,放大負面元素,試圖削弱政府的動員正當性,誤導市民對制度的信任。
海外逃犯的惡意操弄
在選舉臨近之際,一眾海外逃犯自然不會放過刷存在感、賺取政治紅利的機會。潛逃澳洲的許智峯,借江旻憓參選事件揶揄立法會是「獨裁議會」,甚至稱江旻憓入局是荒謬制度的最佳寫照,並呼籲杯葛選舉;同樣被廉政公署通緝、潛逃英國的姜嘉偉則堅稱不會卸任所謂「香港議會議長」,並揚言已將杯葛訊息傳至美國港人及華人群體。更有網民在海外平台利用 AI 生成短片,呼籲投白票,顯示反對派正持續挑戰選舉正當性,妄圖削弱制度公信力。。
此外,國安通緝犯蔡明達在英國透過「升旗易日報」YouTube頻道,公然抹黑選舉並呼籲不投票、投白票或製造廢票;已被廉署通緝涉「網上煽惑他人立法會選舉不投票」的逃犯湯偉雄則接連發帖,批評選舉是「假選舉」,甚至揶揄通緝反而助他散播杯葛言論。這些言行均是刻意操作,試圖削弱市民信任。這些人早已背棄香港,卻仍妄圖操弄輿論,煽動市民抵制,實屬卑劣無恥。他們的言論不僅毫無建設性,更是對香港社會穩定的蓄意破壞。
國際比較:投票是責任
事實上,在不少民主國家,投票不僅是公民的權利,更是法律義務。以澳洲為例,若選民沒有正當理由缺席投票,便會面臨罰款,甚至可能遭到法律訴訟,因此投票率長期維持在九成以上,確保選舉結果具備高度代表性。新加坡的制度更為嚴格,若選民不投票,便會被褫奪投票及參選權,必須經過繁複的程序才能恢復資格,顯示其制度雷厲風行、毫不寬容。至於巴西,投票同樣被視為公民義務,缺席者除了要繳交罰款外,還可能在申請政府服務時受到影響,形成實質性的生活壓力,後果可謂嚴峻。相比之下,香港的投票制度屬於自願性質,市民雖然享有投票權利,但若選擇不投票,既不會觸法,也不會面臨任何行政或法律後果。正因如此,更需要市民自覺履行公民責任,積極走進票站投下神聖一票。
嚴斥抹黑者,堅守公民責任
海外逃犯與反對派的抹黑言論,不過是自我炒作、博取政治紅利的拙劣伎倆。他們早已失去在香港的立足點,卻仍妄圖操弄輿論,煽動市民抵制,實屬卑劣無恥。香港市民應當擦亮眼睛,認清這些人的真面目,不被謠言與抹黑所迷惑。唯有廣泛參與,才能展現民意、鞏固制度,確保香港的選舉真正具代表性與公信力。
然而,正因如此,更需要市民自覺履行公民責任,積極走進票站投下神聖一票。唯有廣泛參與,才能展現民意、鞏固制度,確保香港的選舉真正具代表性與公信力。
(文章是作者的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