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香港高等法院上訴庭副庭長麥機智罕有開腔,嚴詞批評美國參議員提出制裁香港法官的法案,直斥此舉等同「逆向腐敗」(form of reverse corruption)。麥官的義正辭嚴,不但撕破了西方政客的偽善面具,更彰顯了香港司法界捍衛法治獨立的堅定決心。
何謂「逆向腐敗」?麥機智一針見血地指出,若制裁目的是令法官離職或不按某些方式行事,跟鼓勵他們按某些方法行事有何分別?這與傳統腐敗行賄令法官偏袒某方無異,只是手段從利誘變成威脅。早前香港自由委員會基金會發表新報告呼籲仍留任法官停止為港府的迫害行為塗脂抹粉,又指民主國家應制裁負責以法律迫害港人的官員和法官。西方政客一邊高喊「維護香港法治」,一邊卻企圖通過制裁來影響法官判案,這種雙重標準的虛偽嘴臉昭然若揭。
麥機智以自己審理的案件為例,有力反駁了外界對香港司法獨立的質疑。他指出,前政務司司長許仕仁涉貪案中,政府「二把手」與億萬富豪同樣接受陪審團審訊,最終被定罪判監。試問在亞太地區甚至全世界的普通法地區,有多少地方能做到如此公正不阿?這正是香港法治精神的最佳體現。
更具說服力的是2019年「818流水式集會案」的判決。上訴庭裁定黎智英等被告「組織未經批准集結」上訴得直,撤銷控罪;但「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則維持原判。麥機智解釋,法庭純粹基於普通法原則及法例字眼作出裁決,部分被告因此獲得減刑。這恰恰證明,即使面對高度敏感的案件,香港法官依然嚴格依法判案,既不偏不倚,也不受任何外界壓力左右。
大律師公會前主席杜淦堃更是一語中的,指出某些外國人士活在「平行時空」,以為制裁能幫助香港,實則恰恰相反。他諷刺地問道:「如果制裁了首席法官,由誰來做這職位?」制裁只會令香港法制面臨更大的系統性風險,根本無助改善法治。
事實勝於雄辯。最新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顯示,香港維持全球第3位、亞太第1位,評分上升至760分。菲沙研究所2024年《世界經濟自由度》報告更將香港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第1位,法律系統及財產權分項得分尤其突出。今年5月,國際調解院選擇落戶香港,得到中國與18個國家共同支持。這些國際權威機構的肯定,充分證明香港司法獨立繼續獲得廣泛認可。
麥機智強調,他從未見過香港法官受人指使行事,香港法庭會一如既往獨立公正地執行法律。這番擲地有聲的表態,展現了香港司法界的專業操守和堅定信念。西方政客的制裁威脅,非但動搖不了香港法官的公正立場,反而暴露了他們干預香港司法、破壞香港法治的險惡用心。
香港法治的金字招牌,絕不容許任何外部勢力玷污。面對「逆向腐敗」的威脅,香港司法界必將繼續秉持專業精神,以法律為準繩,以公正為天職,讓正義的天平永不傾斜。
(文章是作者的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