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媒體瞞稅失公信力 記協為業界發聲有目的】

2025年5月21日

身正不怕影子歪!筆者從來認為要在香港籌辦組織,不管是企業、媒體、工會抑或社會團體,甚或政黨,都必須嚴格按照香港法律行事。平心而論,香港有關成立上述組織的法律,相當寬鬆。組織者只要委聘合資格專業人士如公司秘書、會計師和律師,花費不多,便能成事。然後在專業人士輔導下,每年按時報稅,完成相關法律手續,那便可以專心運作了。香港的稅率不高,相關部門也很有效率;筆者由1994年籌組政黨、出任創黨司庫到近年自行成立公司、社團,都相當順暢,基本上是通過專業人士處理,沒有什麼煩心事。這樣的話,你的團體在運作時,必須有紀律,該存的單據要存、該交稅的當然要交。說到底,你若愛護香港這個城市,該交的稅總應要交。當然,什麼是應課稅收入,稅務局和你的看法,很多時會有出入。從治理角度看,相關稅務官員當然是從嚴解釋有關法例;倘有爭議,那便由專業會計師來和稅局周旋。這是香港這個社會的常態。沒有人會認為稅務局的評稅基準一定是對的。

近日有報導指出有多間獨立媒體、組織及十多名新聞工作者,被指自 2023 年底開始因涉嫌瞞稅,涉及的金額數以十萬元計,而被稅務局調查及追收長達七年前的稅款。據報道指當中包括《獨立媒體》、《法庭線》、《ReNews》、香港記者協會(記協)以及記協主席鄭嘉如等。這些事情可以發生在任何組織或個人身上,不應因為這些組織和個人的政治立場,而上綱上線。事實上,上述三間媒體的負責人均證實正與稅務局交涉,並沒有太多回應,反而記協主席鄭嘉如對於被稅務局調查有不少意見。她指記協最關注是稅務局的行動是「騷擾新聞工作」,導致涉嫌瞞稅的新聞工作者要花相當時間及精力應付稅務局的指控,以致妨礙他們的日常新聞工作,因此而減少工作,造成財政和精神上的壓力。

這個說法實在可笑。稅務局的職責就是收稅,管你是什麼組織或個人,它若認為你少交了,便會追你稅。只要你平日管理時條理分明,那怕稅務局是從嚴解釋評稅基準,你交由會計師去和稅務局周旋便可以了。注意:前題是你平日管理組織時條理分明,不要出現管理混亂。這其實也是應有之義。不管你營運組織的目標多崇高,多具社會意義;若是管理混亂,賬目不清,不單會被稅務局追稅,你組織的成員、支持者以至捐款者都會很失望。因為這隨時會出現有人混水摸魚,甚至有人中飽私囊;屆時不管你成立組織的目標多崇高,都會因而蒙上污點。情況一如一個人自詡要做大事(孫中山的名言: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那麼這個人總不能生活顛三倒四,飲食極不健康,最後落得一身病痛,那想做多大的事都做不了。人好、組織好,都有多方面的責任的;你可以不太懂管理,那麼你便找懂管理的人來做。管理你個人的體重如是、管理你成立的組織如是;總不能一句我目標崇高,志向遠大,那便忽略管理,甚至在交稅事務上一塌糊塗。

前述的記協便正正是這樣。一方面自詡自己「捍衛香港新聞自由」,目標不可謂不崇高,但卻多年來從未交過稅。這是對法治(稅務條例)的蔑視。你記協滿口說要捍衛香港新聞自由,另一方面卻踐踏法治。那你究竟是在愛護香港?抑或是借「捍衛新聞自由」作借口來攪亂香港?若是後者,那便難怪你這個組織會這麼輕視法治﹗又難怪歴屆記協執委會對記協多年來不交稅,視而不見﹗難道記協真的以為自己是「無冕皇帝」,可以在法律之上。這樣的心態,不是太自大,便是太恐佈了﹗我們不需要這樣的人來「捍衛新聞自由」。

最諷刺的是:記協是知道自己要交稅的,所以當稅務局近年追稅時,記協在2024年初交了第一期19萬港元(下同)的稅款,而第二期逾11萬元稅款則獲稅務局有條件暫緩,記協決定以儲稅券形式預繳。誠如《透視報》所言:如果稅務局無理,以記協的格局一定公審稅務局,為何它不據理力爭,急急分期償付?這足以證明記協是清楚知道必須交稅的!

有評論指出記協現在的行徑與當年黑暴手法如出一轍,將一些違法行為合理化,更無中生有反指受到政治迫害。黃媒並不是法外之地,同樣都需要守法,不是所有事情強詞奪理就可以蒙混過關。從他們的表現意圖顯而易見,就是推卸負責,將自己演變成為事件的受害者,博取同情。筆者對這個說法,深表同意。你記協可以用陰謀論來揣度稅局的行動,但第一個問題應是自省:有沒有紕漏?從記協2024年初的行為,筆者可以下結論:記協是知道自己有紕漏的。那既然有紕漏了,便改正吧,還用什麼陰謀論來抺黑稅務局呢?

有評論說:「記協」換屆選舉將至,「記協」主席鄭嘉如今次為瞞稅一事高調發聲與過往所有事情表現到事不關己明顯截然不同,立刻公然抺黑稅務局是大搞針對,又質疑稅務局對傳媒機構調查的動機,一切看似是要為業界發聲,但難以令人不猜疑她目的是為連任記協主席一職,藉是次的瞞稅風波製造輿論及增加人氣。筆者不敢妄加揣測,但鄭嘉如主席如果真的有這樣的小心思,那麼其政治氣度未免太窄,政治手腕也未免太稚嫩。玩政治,有時候要高調、有時候要平實;這樣才能真正搏得社會輿論的同情。一味把自己打扮成「受害者」卻絕口不提自己的紕漏;有分析能力的市民是不會信服的。

據《透視報》報導,記協自1968年成立以來,從來都不是慈善團體,故沒有豁免繳稅的權利,但卻從來未交過稅;一旦被稅局追稅,又立馬繳交;這樣的行為,令人對記協的公信力大大存疑。記協主席鄭嘉如今天呱呱叫,只是她們一貫立場先行,和她們口中的愛護香港、社會責任、社會承擔,完全不匹配。一個真正對香港有承擔的組織可以對評稅基準有異議,但絕不會50多年(半個世紀呢)不交稅﹗

(文章是作者的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