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俄烏戰爭消息】「鐵將軍」扎盧日取得西方信任|澤連斯基擬將被換走

2025年7月31日

在俄烏戰爭持續近三年的背景下,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司令扎魯日(Valerii Zaluzhnyi)已成為國家象徵性人物。他的軍事領導力不僅贏得國內支持,還吸引國際關注。近期,有關於他得到西方支持,並可能涉足政壇、甚至接替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的傳聞呼之欲出。本文將探討扎魯日的個人背景、國際關係,以及這些消息發展對烏克蘭造成的潛在影響。

從軍旅基層到國家英雄

扎魯日生於1973年7月8日,出身於烏克蘭日托米爾州的諾沃赫拉德-沃林斯基(現名茲維亞赫爾)。他的父親是前蘇聯軍官,這或許影響了他早年的軍事志向。扎魯日的教育背景紮實:1997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於奧德薩陸軍學院,2007年獲得伊万·切爾尼亞霍夫斯基國家國防大學的運作藝術碩士學位,並於2014年取得奧斯特羅赫學院的國際關係碩士學位。

扎魯日的軍事生涯始於1990年代,從排長逐步晉升。他在2014年俄羅斯入侵克里米亞和頓巴斯戰爭中嶄露頭角,領導部隊在德巴爾采沃戰役中浴血奮戰,獲頒國家勳章。2017年起,他先後擔任西部和北部作戰指揮部的高層職位。2021年7月,澤連斯基總統任命他為武裝部隊總司令,此後在2022年俄羅斯全面入侵中,他領導烏克蘭軍隊成功反攻哈爾科夫和赫爾松地區,被譽為“鐵將軍”。2022年,他獲頒“烏克蘭英雄”稱號,並入選《時代》雜誌全球最具影響力100人名單。

扎魯日以務實、低調風格著稱,強調科技應用(如無人機和電子戰)及軍隊現代化。他公開批評官僚主義,並倡導向北約標準轉型。私生活中,他已婚並育有兩女,鮮少公開個人細節,專注軍事職責。

與國際夥伴的緊密關係

扎魯日不僅是烏克蘭軍事領袖,還積極拓展國際聯盟,強化烏克蘭在全球舞台的地位。他與美國、北約及其他西方國家的關係尤為密切。2022年以來,他多次與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Mark Milley)將軍會晤,討論軍事援助和戰略合作。美國已提供數十億美元的武器支援,包括HIMARS導彈系統,扎魯日親自監督其部署。

此外,扎魯日與英國、波蘭和德國領導人有頻繁互動。例如,2023年,他訪問英國,推動聯合訓練計劃,並與北約秘書長延斯·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商討烏克蘭加入北約的路徑。這些關係不僅帶來實質援助,還提升烏克蘭的國際形象。批評者指出,這可能讓扎魯日內過度依賴西方,影響烏克蘭主權,但支持者認為這是戰爭勝利的關鍵。

在亞洲和中東,扎魯日的影響力較小,但烏克蘭透過他的領導,與以色列和土耳其等國合作獲取無人機技術。整體而言,他的國際網絡強化了烏克蘭的抗俄聯盟,但也暴露在俄羅斯宣傳攻擊下,被指為“西方傀儡”。

是否會接替澤連斯基?

近期,扎魯日與澤連斯基的關係出現緊張跡象,引發他可能從政的猜測。2023年底,澤連斯基公開批評軍方在戰爭進展上的樂觀評估,媒體報導兩人間存在分歧,包括動員政策和戰術選擇。民調顯示,扎魯日的國內支持率高達90%以上,甚至超過澤連斯基,部分分析師預測他可能在戰後選舉中挑戰總統寶座。

然而,扎魯日多次公開否認政治野心。2023年接受《經濟學人》採訪時,他表示:“我不是政治家,我是軍人。我的任務是保衛國家。”儘管如此,烏克蘭內部傳聞不斷,尤其在戰爭疲勞加劇之際。有些觀察家認為,如果澤連斯基因戰爭壓力下台,扎魯日內的軍事聲望使他成為自然接班人。但根據烏克蘭憲法,總統選舉需在和平時期舉行,目前戰時狀態延遲了這一進程。

國際專家意見分歧。華盛頓智庫大西洋理事會的分析師約翰·赫布斯特(John Herbst)表示:“扎魯日的領導力可能帶來穩定,但轉型為政治家需面對經濟和外交挑戰。

對烏克蘭的潛在影響

若扎魯日接替澤連斯基,這將對烏克蘭產生深遠影響。正面來看,他的軍事經驗可能加速戰後重建和軍隊改革,強化國家安全,並維持西方援助流動。這或許帶來更務實的戰爭策略,減少內部官僚障礙,提升士兵士氣。長期而言,這可能推動烏克蘭更緊密融入歐盟和北約,鞏固民主轉型。

然而,負面風險亦存。如果轉型不順,可能加劇政治分裂,特別是澤連斯基的支持者視此為“軍事政變”。經濟挑戰(如戰後復甦和腐敗問題)非扎魯日專長,可能導致不穩定。隨著戰爭進入關鍵階段,扎魯日的角色仍充滿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