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日簽署行政命令,調整《對等關稅行政命令》的適用範圍,將牛肉、咖啡、香蕉、蕃茄等多種進口商品排除在附加關稅之外。此舉被視為應對近期共和黨在多場地方選舉中落敗的策略,旨在緩解物價高企對選民的不滿情緒,並希望藉此挽回共和黨的選票支持。
據報道,近期美國多地選民對於食品價格上漲表達強烈不滿,尤其是牛肉和咖啡等日常消費品的價格持續飆升。牛肉價格因供應緊張而上升,咖啡價格則因氣候變化削弱產區供應,再加上額外關稅推高成本,令消費者倍感壓力。數據顯示,咖啡價格在過去兩個月內累計上漲約兩成。分析指出,特朗普對巴西等主要牛肉出口國徵收關稅,被認為是推高美國牛肉價格的重要原因之一。
為應對這一困局,特朗普政府選擇調整部分進口商品的關稅政策。根據最新行政命令,美國已與厄瓜多爾、危地馬拉、薩爾瓦多及阿根廷等國達成框架協議,放寬上述國家的農產品進口關稅,增加供應量以穩定物價。特朗普明言,物價壓力已成為民眾的主要關切,政府「必須採取行動」,希望此舉能為美國消費者帶來更多的「喘息空間」。行政命令已即時生效,各部門將陸續公布執行細節,以實現相關政策的落實。
然而,特朗普政府近年在關稅政策上的頻繁調整亦引發了外界對其決策一致性和穩定性的批評。分析認為,面對國內民生壓力和選舉結果影響,特朗普政府經常採取即時調整的應對方式,這種快速改變政策的行為被批評為「朝令夕改」,缺乏長遠規劃與穩定性支持。部分評論指出,雖然這樣的做法短期內或能解決物價上漲的問題,但對於國際貿易夥伴和國內市場參與者而言,卻可能增加不確定性和風險,削弱政策的可信度。
此外,這些頻繁的政策變化往往反映特朗普政府在經濟政策上的被動性,通常是在壓力積累到無法忽視時才進行快速反應,而非基於長期戰略來制定政策。這種模式可能令其經濟治理能力受到質疑,尤其當選民和企業對政策的穩定性有更高需求時,這種做法或進一步削弱政府的公信力,甚至影響未來在國內外的經濟與政治地位。
隨著美國中期選舉的腳步臨近,此次關稅調整的成效將對共和黨選情產生重大影響。長遠來看,如何在政策制定上平衡靈活性與穩定性,並建立更具前瞻性的經濟策略,將是特朗普政府需要正視的重要課題。這不僅關乎短期選情,更影響美國在全球貿易體系中的影響力與信任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