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國安法》五周年定香江 仍需慎防黃媒「軟對抗」】

2025年7月8日

《香港國安法》實施五周年,社會各界不約而同地大力讚揚《國安法》令香港從混亂中回復平靜,更令香港進入由治及興的階段。然而,社會上卻有一些立場先行的所謂媒體 — 《集誌社》,對《國安法》大唱反調,意圖抺黑善法。

《集誌社》近日在其網站刊登出一篇題為「國安五年|332人被捕 案件分項 政府不公開 五年拘捕、審判、通緝數據 《集誌社》分析記錄」的文章。此文章意圖利用「數據」、「分析記錄」等字眼,誤導讀者文章内容是客觀及準確,再利用其充滿政治立場的偏頗分析,去抺黑《國安法》,背後目的絕對是邪惡至極。

筆者將文章中最令讀者受誤導的點子分析一下。文章中,《集誌社》的確有引用一些客觀的數字資料,例如多少人被懸紅通緝及多少人已被判刑等等,然而其中卻不乏偏頗的分析,包括指《香港國安法》「130人(88.4%)原審已結案,其中 128人次罪成,2人罪脫….定罪率98.5%。」文章再就刑期大造文章,指「達7年或以上的有6人,刑期最長的是被指為初選組織者的戴耀廷,判囚10年;駕「光時」旗幟撞向警員的唐英傑,判囚9年」,再配合誇張的數據圖,以偏概全地呈現出《香港國安法》的入罪率高及刑罰重,去嚇怕讀者《香港國安法》是非常嚴苛,只要被起訴帶到法庭,基本上便會罪成。

先不爭論《香港國安法》的定罪率是否真的98.5%,筆者倒不太認同這是一件壞事。定罪率高等於直接說明《香港國安法》的拘捕行動及目標準確性極高。此外,違反《香港國安法》是極嚴重的罪行,就以《集誌社》所引用的戴耀廷為例,戴所提出的「攬炒十步曲」路線圖,最終是要令香港出現血腥鎮壓、陷入停頓及讓西方國家對中國實行政治及經濟制裁。難道這個危害國家安全的邪惡罪行不值得嚴懲嗎?正如保安局局長鄧炳強早前所講,國安法四個罪行條文清晰,一般市民不會誤墜法網,被捕的只是香港的一小撮人,拘捕及檢控的過程亦很認真。所以,正正是有賴《香港國安法》嚴謹的拘捕及檢控,才能對黑暴產生立竿見影之效。

回看《集誌社》的報導,足以發現此媒體本身既定立場十分清晰,從最近大肆報導石硤尾社企「膳心小館」不獲房屋署續租,企圖將一項正常和合理的行政安排歪曲成政府打壓「良心小店」的政治行動;還有曾為「35+顛覆政權案」中的譚文豪洗白,為譚刊登一篇專訪,描繪其在服刑期間的正面變化,但對其作為案中「積極參加者」的惡行卻隻字不提,真正是政治立場先行。

筆者再對《集誌社》的背景作出分析,便明白這個所謂媒體的立場為何。《集誌社》的創辦人之一是香港電台《鏗鏘集》前女編導蔡玉玲,相信各位都對此人印象甚深。皆因她曾涉嫌在2020年拍攝元朗「7.21」事件的專題報道期間,向運輸署申請車牌查冊時作出虛假陳述。而另一創辦人雷子樂,則曾在《蘋果日報》、《立場新聞》等立場鮮明的媒體擔任採訪主任,更曾是「記協」的執委,相信此人的報導立場亦不用多加說明。

正如特首李家超日前就指破壞國安行為有「潛伏性、隱蔽性、欺騙性」,形容「小人滿街」,籲大家小心。筆者在此呼籲各位讀者面對所有網上報導或資訊時,必須小心處理,自行辨別真偽,以免墮入圈套,助長「軟對抗」。

(文章是作者的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