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歐盟擬禁用華為及中興設備 |引發爭議】

2025年11月12日

近日,歐盟正考慮逐步將華為與中興的設備排除在其電信網路之外,此舉引發廣泛關注與爭議。根據彭博新聞引述知情人士的消息,歐盟計劃將2020年提出的「停止在移動網絡中使用高風險供應商」建議轉化為具法律約束力的要求,並可能採取進一步措施限制中國供應商在固定線路網絡中的使用。

市場公平性與競爭規則受挑戰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相關作法「損人不利己」,並指出此舉「嚴重違反市場原則和公平競爭規則」。他進一步呼籲歐盟為中國企業提供公平、透明且非歧視的營商環境,避免損害企業赴歐投資的信心。

林劍強調,在「沒有法律依據和事實證據的情況下」採取這樣的行政手段,將可能導致市場的不公平競爭,並阻礙技術進步與經濟發展。

歐盟內部的分歧與未來挑戰

雖然歐盟委員會的提案旨在加強網絡安全,但基礎設施的決策權仍掌握在各國政府手中。據報道,德國與芬蘭等成員國目前也正在考慮是否對中國供應商實施更嚴格的限制。此外,歐盟還考慮停止向那些通過「全球門戶」(Global Gateway)計劃採購華為設備的國家發放相關款項,以進一步減少對中國供應商的依賴。

分析指出,這一政策的推行不僅可能影響歐洲各國的技術發展進程,同時也會對與中國的經貿關係產生深遠影響。個別國家若強行移除華為等企業的設備,可能會面臨巨額經濟損失,並遲滯本地技術升級的步伐。

歐盟擬禁用華為與中興設備的計劃正處於探索階段,但其背後涉及的市場公平性與國際經貿合作的議題值得深思。未來歐盟各國如何平衡網絡安全與市場競爭間的關係,將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在這場技術與政策的博弈中,公正與透明的原則是否能夠得以維護,仍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