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1月,TVB無線電視翡翠台推出了由許鞍華執導,香港第一套以社會工作者為主題的電視劇《北斗星》,全劇14集裏面的個案都是由真實案例改編,探討和反映的也是當時社會上出現的各類問題。劉松仁主演的主角郭Sir原本是一名醫生,他的弟弟誤入歧途,讓他非常自責,他選擇了在一個社區青年中心當社會工作者。全個中心只有4位工作人員,除了郭Sir,還有由張活游(楚原父親)飾演的中心主任、李國麟和吳正元(林子祥前妻)分別飾演的社工。郭Sir 雖有滿腔熱誠,無奈理想與現實總有距離,他經常要面對不良青少年及其家人的拒絕及侮辱,還有黑社會的恐嚇及社會大眾對社會工作者的無知和誤解,幸虧遇上一班志同道合的同事,經常互相鼓勵。加上張主任風趣、盡責、深具愛心和熱誠,憑着豐富的人生經驗,領導中心的年青社工之餘,亦是郭Sir 的良師益友,經常啟發他如何做事和做人,令他漸漸成長,成為社工界一顆發光發亮的北斗星。
《北斗星》這部電視劇不僅讓香港人認識了社工這個職業,也令社會工作者贏得廣大市民的尊重,也給很多人,包括當時正在諗中學的我,帶來了一生的影響,立志若有機會希望能成為像郭Sir這樣的社工,將來也要當像張活遊那樣的主任。在後來考進香港中文大學時便首選了社會工作學士學位課程,畢業後踏上社工路,從青少年外展社工到今天機構主管,轉眼37年。
《北斗星》這部電視劇播出之後,人們開始用北斗星來比喻社工,因為在北半球,可以看到北斗星的地方,就可以確定方向。無論長夜多黑暗,北斗星一直都在,迷失的人只要願意抬頭尋看,便能為你指引方向,去尋找自己新的人生目標。社工就像北斗星一樣,用真誠的心守候陪伴遇困者走出低谷,幫助他們活出不一樣的人生。
篇末與大家分享在1983年由潘源良作詞,黎小田作曲,並由雷安娜演唱的《濁世暖流清》當中最觸動我的歌詞,讓我常能保持正能量,以陽光的生命,影響遇困者的生命,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熱愛似流星,寒夜裡飛騁,剎那間泛起閃爍光輝,就播出溫馨;
濁世暖流清,唯願你感應,放開苦惱忘盡愁悶情,讓那喜樂交拼。
濁世暖流清,唯願你感應,每一天縱有幾多抑鬱,盡化作笑聲,願你不斷傾聽。
(文章是作者的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