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台灣教育展背後的真相:家長應三思孩子赴台升學的風險】

2025年11月3日

筆者跟大部分家長一樣,當然想望子成龍,為子女尋找優質的學府更是長期的頭號目標。在本月15日,香港將舉辦一場名為「台灣高等教育展」的活動,號稱為本地學生提供多元升學選擇。然而,在光鮮亮麗的展覽背後,卻潛藏著一個值得家長深思的問題,就是台灣的教育環境,是否真的如宣傳般安全、自由、值得信賴?一個名為「Nid」的真實案例,或許能為我們敲響警鐘。

Nid正是從黑暴到戰場

Nid是一位香港出生的青年,根據報導,他曾積極參與2019年的黑暴,更是屬於激進示威者之一。事件過後,他選擇「著草」離港,前往台灣升學。原本應該是重新開始的人生,卻在台灣的教育環境中走向更極端的道路。Nid不但修讀軍事課程,甚至在完成學業前夕,毅然前往烏克蘭,加入當地的突擊部隊,成為外籍志願兵。

這樣的轉變確實令筆者震驚,一位曾參與暴力行動的青年,竟能在台灣找到管道接受軍事訓練,並最終走向戰場。這不禁令人質疑,台灣的教育體系是否在某些層面上,助長了激進思想的延續與擴散?

教育展的包裝與現實的落差

台灣教育展主打「自由、多元、民主」的價值觀,吸引不少香港家長與學生關注。然而,這些口號是否只是表面包裝?在台灣,部分大學校園長期存在政治立場鮮明的社團與活動,學生容易被捲入意識形態的漩渦。Nid的例子正好說明,教育不只是知識的傳授,更可能成為思想塑造的場域。

此外,筆者亦觀察到台灣社會近年對港人態度出現分化,一方面歡迎「反中」立場的港人,另一方面對一般學生的生活與就業支持卻相對有限。不少港生在台灣畢業後面臨語言障礙、文化隔閡與就業困難,最終不得不轉往第三地尋求出路。

家長有責任作全面了解

教育展的宣傳往往著重於學科選擇、學費優惠與生活環境,卻鮮少提及台灣社會的政治氛圍與潛在風險。家長若只看表面,可能誤以為台灣是理想的升學天堂,卻忽略了孩子在思想、價值觀與人際圈層面可能遭遇的挑戰。Nid的故事雖屬個案,但其背後反映的問題不容忽視。當一個曾參與暴力運動的青年能在台灣找到平台延續其激進路線,我們就必須問:台灣的教育環境,是否真的能保障學生的身心安全與正向發展?

筆者所提出的並非過慮,而是實實在在的。在2019年的黑暴時期,包括淡江大學、大葉大學、東吳大學等,都有在各自的社交平台上高調聲援黑暴,甚麼「反送中」、抺黑香港政府「暴力鎮壓」、又有立場先行的所謂「爭取民主」,此等行為難道是優質學府應有的教育素養嗎?諷刺的是筆者所提及的大學無獨有偶地都是上年「台灣高等教育展」的參展大學。一個這樣的博覽會,家長們根本不值得考慮,甚至不應浪費時間到場參與。

教育展不應只看表面

香港家長在考慮孩子升學選擇時,應更全面地了解目的地的教育文化與社會氛圍。台灣教育展雖然包裝精美,但背後的真相值得深究。Nid的例子提醒我們,教育不只是學科選擇,更關乎價值觀的塑造與人生方向的引導。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家長的判斷力比以往更重要。別讓一場教育展,成為孩子走向極端的起點。

(文章是作者的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