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新增選民登記數據|香港「由治及興」的實質性印證】

2025年10月8日

選民登記數據從不只是冰冷的數字,而是社會治理效能、民主發展質量與市民生活預期的綜合體現。筆者留意到,近日選舉事務處公布的數據顯示,總登記選民約413萬9千人,新登記選民達3萬6千多人,創2022年以來新高且較去年近翻倍。面對個別陰謀論式質疑,若結合香港「由治及興」的現實進程拆解數據,便能清晰看到背後蘊含的治理升級、民生聚焦與社會復常的深層意義。

筆者認為質疑「新登記選民少於2019、2020年」的人,他們本質是忽視了兩個時期的根本差異——2019至2020年的80萬新登記人口,是修例風波與黑暴下「泛政治化極端化」的畸形結果,當時部分勢力借選民登記製造社會對立,背後是經濟停滯、民生受損、法治遭踐踏的亂局;而如今3萬6千多人的新登記規模,是香港恢復穩定後的「常態化參與」:市民不必再被政治極端情緒裹挾,而是基於對民生改善、經濟復甦的期待主動登記,這正是「由亂及治」後,社會注意力從「政治內耗」轉向「發展實事」的直接體現。正如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所言,「動蕩期高投票率≠民主質量高」,如今穩定環境下的選民參與,更符合香港市民對「有質量民主」的需求,也為「由治及興」奠定了理性的社會基礎。

「選民總數下跌」的背後,是香港民主制度從「數量優先」向「質量優先」的升級,更是「由治及興」進程中治理體系不斷完善的見證。此次約7萬名不合格選民被依法剔除,並非簡單的「人數減少」,而是選舉事務處依照法定程序,對「空殼登記」「資格存疑」等問題精准把關——這不僅杜絕了過去可能存在的選舉漏洞,更確保每一位登記選民的投票權都真實有效,讓選舉結果更能反映市民對「民生政策」「發展規劃」的真實訴求。如今的選民登記冊,就像香港治理體系的「健康體檢報告」,剔除「雜質」後的數據更真實,也讓後續立法會選舉能更好地服務於「興港利民」的目標,比如推動北部都會區建設、完善長者醫療福利、支持青年就業創業等「由治及興」的核心任務。

至於「新登記長者多於年輕人」,不僅是人口結構的客觀結果,更是「由治及興」進程中「民生需求驅動參與」的生動例證。香港65歲及以上人口年均增長4%,2039年將佔總人口31%,而20至34歲青年佔比已降至7.4%,人口老化的客觀現實決定了長者群體的參與基礎;更重要的是,隨著香港進入「由治及興」階段,政府將更多資源投入民生領域——長者醫療券金額提升、安老院舍供應增加、社區養老服務優化,這些實實在在的福利改善,讓長者意識到「登記選民、參與投票」,是推動民生政策進一步完善的重要途徑。與此同時,政府針對年輕群體的努力也在落地:用年輕人熟悉的「網絡語言」開展選民宣傳、選管會主席與青年面對面交流國民身份認同與公民責任,這些舉措不僅在培育年輕人的理性參與意識,更在引導他們關注北部都會區就業機會、青年創業資金支持等與自身發展相關的「興港事務」,為「由治及興」儲備年輕力量。

從國際視角看,「長者參與度高於年輕人」本就是成熟社會的普遍現象,英美等國18至30歲選民投票率比其他群體低約三分之一,2022年美國中期選舉中長者投票率更是年輕人的兩倍多。香港這一現象並非特例,反而印證了香港社會的治理成熟度——無論長者還是年輕人,參與選舉的出發點都越來越聚焦「自身福祉與城市發展」,而非過去的「政治對立」,這正是「由治及興」最寶貴的社會共識。

更值得關注的是,新增選民登記數據的穩步回升,與香港「由治及興」進程中的經濟復甦態勢形成了強烈呼應,兩者相互支撐、彼此印證。過去兩年,香港擺脫亂局影響,經濟重回增長軌道:2023年香港GDP同比增長3.2%,旅遊、零售、餐飲等行業全面復甦,全年訪港旅客突破6000萬人次,恢復至2019年的約八成;北部都會區建設邁出實質步伐,多個產業園區陸續動工,預計未來可創造數十萬個就業崗位;中小企業獲得政府稅務優惠、融資支持等政策傾斜,經營信心持續提升。經濟的向好發展,不僅讓市民的生活質量逐步改善,更讓大家對城市的未來充滿期待——正是這種「生活有盼頭、發展有機會」的預期,推動越來多市民主動登記為選民,希望通過投票選出能推動經濟進一步發展、民生進一步改善的代表,讓「由治及興」的成果惠及更多人。反觀2019至2020年,香港經濟出現負增長,大量中小企業倒閉、市民就業面臨壓力,當時的高選民登記數據,更多是被負面情緒驅動的「抗議式參與」,與如今「發展驅動式參與」形成鮮明對比。可以說,新增選民登記數據的背後,是市民對香港經濟復甦的認可,更是對「由治及興」道路的堅定支持。

筆者認為,如今的香港,經濟復甦勢頭穩固,北部都會區建設有序推進,長者福利、青年就業等民生問題不斷得到回應,而此次選民登記數據,正是這一系列「由治及興」成果的「數字鏡像」:社會回歸常態、民主質量提升、民生驅動參與、經濟支撐發展。那些基於片面數據的質疑,最終會被香港穩步發展的現實所打破,而這份選民登記數據,也將成為香港在「由治及興」道路上,腳踏實地前進的有力見證。

(文章是作者的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