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嚴懲恐怖襲擊 彰顯法治威嚴】

筆者:孤映隨筆

2025年9月25日

2011年,美國聯邦調查局成功偵破一起恐怖襲擊陰謀,22歲沙特學生阿爾道薩里因收藏大量製造炸彈材料而被捕。他計劃襲擊的目標包括前美國總統布殊住所、核電廠及水壩。若非執法部門及時介入,後果將不堪設想。最終,阿爾道薩里被判終身監禁,彰顯法律對恐怖主義的零容忍態度。

香港也曾發生類似案件。在2019至2020年間,8名被告涉嫌串謀放置爆炸裝置,意圖針對包括明愛醫院和羅湖港鐵站等人流密集地區,若爆炸裝置成功引爆,其傷亡規模可能與美國案件相提並論。九月初剛審結的醫院口岸爆炸案主腦何卓為、李嘉濱、張家俊被裁定罪成,顯示香港司法體系對「恐怖主義」採取「零容忍」的明確立場。這些案件告訴我們,預謀使用爆炸品襲擊平民是一種極其嚴重的罪行,必須以最嚴厲的法律懲治,才能保障公共安全。

不論美國還是香港的案件,都揭示恐怖分子精心策劃襲擊的過程,目標直指平民,企圖製造恐慌並威脅社會安全。以香港口岸爆炸案為例,涉案分子經由網上群組計劃,目標選在公共設施。警方迅速行動,截獲大量炸藥原料,成功阻止災難發生。這一專業果斷的行動值得高度讚揚,並成為保障社會安全的典範。

案件同時暴露極端思潮的滲透問題,特別是在網絡上對年輕人的影響。極端分子日益升級的技術,嚴密地下組織和獲取黑金的支持,對社會構成長期威脅。若不及時遏制,這些行為將為城市穩定帶來巨大隱患。

故此,阿爾道薩里被判終身監禁。香港口岸爆炸案的三名主腦同樣被裁定罪成,這充分體現了法律對危害公共安全行為的立場。法庭的重判既是對受害者的公道,也是對恐怖分子的震懾。市民期望法庭能以維護公共利益為重,對危害社會安全的行為作出最嚴厲的懲罰,確保香港長期穩定。

再者,極端主義思想的滲透是當前全球面臨的嚴峻挑戰。口岸爆炸案提醒我們,年輕人容易受到極端思想影響,甚至參與恐怖行動。教育界、家庭和社會各界應攜手合作,強化青少年的法治和國安教育,讓他們明白恐怖主義的禍害,遠離犯罪行為。最後,特區政府和警方應加強情報收集和源頭打擊,杜絕極端思想滋生,從網絡監控到社區宣傳,從教育推廣到法律執行,全社會需形成合力,全面防範恐怖主義威脅。

《香港國安法》的實施為打擊恐怖主義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保障。面對國家安全風險,特區政府必須堅定執行相關法律,對所有危害國安的行為零容忍。無論是美國還是香港的案件,都向我們敲響了警鐘:恐怖主義的威脅無處不在。只有堅決打擊恐怖主義,才能保障社會的長期穩定。

(文章是作者的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