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紹興地鐵2號線於9月13日深夜發生重大安全事故,一列全自動無人駕駛列車在非營運時段撞擊軌道上工作的清潔人員,造成3死1傷。這起重大事故在被隱瞞11天後,直至9月24日才經由《新黃河》等媒體報導曝光,引發社會譁然。
根據調查,事故發生時已屬地鐵非營運時段,2號線末班車通常在晚上10時30分左右結束營運。令人質疑的是,為何在設備檢修時段會有列車運行,且清潔人員為何在此時進入軌行區工作。更嚴重的是,這條採用GoA4最高級別全自動運行系統的線路,其障礙物識別功能竟未能偵測到軌道上的工作人員,顯示技術系統存在重大缺陷。
事故受害人均為地鐵外判清潔公司的員工。據媒體採訪了解,其中一名男性傷者為2號線清潔工,腳部受傷住院治療,與另一名在1號線工作的女性清潔員為親屬關係。承包紹興地鐵清潔服務的浙江亞太酒店物業服務有限公司目前拒絕接受採訪,而紹興市軌道交通集團公司與市應急管理局等多個部門也對事件保持沉默。
這起事故暴露出地鐵安全管理上的多重漏洞。首先,營運方在深夜維修時段啟動列車卻未確實通知所有工作人員,屬於嚴重管理疏失。其次,外判清潔公司未能確保員工在安全條件下工作,反映監管缺失。第三,全自動駕駛系統的障礙物識別功能失靈,顯示技術可靠性不足。最後,事故發生後相關部門集體隱瞞,違反重大事故通報規定。
浙江省交通運輸廳安全處終於在24日證實已啟動提級調查,由省級部門主導事故調查工作。根據規定,調查報告需在60日內完成並報請省政府批覆後對外公布。與此同時,公安部門已控制建設單位及物業公司等3名相關責任人。
值得注意的是,紹興地鐵2號線過去就曾存在安全隱患。公開資料顯示,這條於2023年7月開通的線路是浙江省第二條GoA4級全自動運行地鐵,全長約10.8公里,設有9個地下車站。但在2024年的檢查中,該線路曾被發現存在監理缺失和物料違規等問題。
有業內人士指出,地鐵系統中外判清潔工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視的安全環節,這些員工通常缺乏完整的軌道區域作業安全培訓,加上夜間工作視線不良,極易發生意外。此次事故也引發對全自動地鐵系統安全標準的質疑,特別是障礙物偵測系統在夜間或低光源環境下的可靠性。
隨著中國城市地鐵網絡快速擴張,自動化程度不斷提高,如何確保營運安全已成為迫切課題。這起悲劇不僅暴露了現行管理制度的缺陷,也提醒相關單位必須加強對外判人員的培訓與保護,同時嚴格監督高科技系統的實際運行效果,才能避免類似事件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