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遙距診症危機四伏 消委會揭遙距醫療5大陷阱】

記者:CharlotteY

2025年8月20日

香港消費者委員會最新研究揭示,本港遙距醫療服務存在嚴重監管漏洞,有平台雖簽發「醫生紙」卻聲稱服務不屬診斷或治療,法律責任模糊不清。調查發現近八成醫療機構未明確退款安排,更有平台透過條款迴避醫療事故責任。過去三年接獲的7宗投訴中,多涉及無法提供服務或退款,有病人苦候一小時未能聯絡醫生。消委會建議政府短期內設立自願認證制度和「白名單」,長遠將遙距醫療全面納入監管框架。

消委會於去年5月起問卷訪問超過800名中西醫及800名消費者,並檢視19個遙距醫療服務提供者。結果顯示,WhatsApp和Zoom是最常用問診平台,約73%消費者曾多次使用服務,主要諮詢感冒等輕症。然而雙方均認為「未能進行身體檢查」是最大障礙,近30%消費者擔心誤診,更有83.3%醫生因害怕法律責任而拒絕提供遙距服務。

研究發現現行監管框架存在三大漏洞:非私營醫療機構和保險公司營運的平台缺乏監管、指引過於概括缺乏具體標準,以及法律責任不明確。被檢視的19個商家中,4個雖簽發醫學證明卻聲稱服務不屬診治,8個透過條款迴避責任,15個未明確不適合遙距就診時的退款安排。更令人憂慮的是,有平台聲稱可提供純文字診斷,衞生署已轉介醫委會調查是否違反專業操守。

消委會提出五大改善建議,包括制訂詳細臨床指引、建立平台自願認證機制、提升服務透明度、將遙距醫療納入保險範圍,以及加強公眾教育。主席陳錦榮警告,隨著人口老化,使用服務人數將上升,必須盡快完善規管。政府回應稱現有指引規管專業人員,願意與監管機構溝通制訂更明確方向。

現今是AI年代,網上問診成為新常態,如何平衡便利與安全成為迫切課題。隨著粵港澳大灣區融合加深,跨境遙距醫療需求勢增,香港急需建立與時俱進的監管體系,讓科技真正造福患者而非製造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