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行政長官發表《施政報告》,全面涵蓋各項發展藍圖】

筆者:眾院長

2025年9月17日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9月17日)發表了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以「深化改革,心繫民生,發揮優勢,同創未來」為主題,全面闡述了香港未來的發展藍圖。報告涵蓋範疇極為廣闊,包括:維護國家安全、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推動科技創新等多個範疇,其中特別聚焦「經濟」同「民生」兩大主軸,展現出政府在改善市民生活質素與推動香港長遠發展上的決心。同時,報告中特別提到人工智能(AI)技術的應用,進一步印證了政府的前瞻性和改革魄力。

聚焦民生:住房與安老政策

特首李家超表示:「改善民生是最終目標。」因此,報告中有不少篇幅著墨於「安居生活」和「關愛共融」。住房政策作為市民最為關注的議題之一,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措施,致力於解決住屋需求。未來五年,公營房屋的總供應量(包括簡約公屋)將達18.9萬個單位,比三年前顯著增加,並將公屋輪候時間縮短至5.1年,目標於2026-2027年度進一步縮短至4.5年。

同時,政府計劃於今年底前完成1萬個「簡約公屋」單位,剩餘2萬個單位將在未來一年半內全部落成,迅速改善基層市民的居住環境。此外,政府還計劃重建包括馬頭圍邨、西環邨在內的舊屋邨,並研究重建模範邨,為市區更新注入新動力。

面對人口老化問題,安老與醫療政策成為報告中的另一重點。政府推出多項針對長者的支援措施,包括增加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至16,000張,以及推行「長者業主樓換樓計劃」,幫助長者換購較小或偏遠的單位,減輕經濟壓力,並釋放更多市區單位供有需要的家庭使用。

在醫療方面,政府加強癌症篩查與治療,計劃於全港推行AI輔助肺癌篩查,同時提升公營醫療系統的效率,減少外科專科新症輪候時間10%。此外,香港中醫醫院將於年底起分階段投入服務,促進中醫藥的現代化與國際化發展。

推動經濟與創科發展

著重民生以外,《施政報告》對經濟與創科發展亦是另一大重點。政府計劃加速北部都會區的建設,成立由行政長官領導的「北都發展委員會」,推動北都成為香港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同時,政府還將制定專屬法律簡化行政程序,加快大學城與創科產業園的建設,吸引更多高增值產業落戶香港。在產業發展方面,政府積極推動生命健康科技、新能源、AI及飛機零件回收產業,創造更多優質就業機會,提升香港的經濟競爭力。

維護國家安全與融入國家發展

香港得以「由治及興」,維護國家安全政策是重要一環。報告強調完善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與執行機制,推動國家安全教育及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同時深化憲法與基本法教育,鞏固「一國兩制」的憲制秩序。

政府推廣愛國主義教育,修繕抗戰遺址,弘揚中華文化,進一步加強市民的家國情懷。此外,香港將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包括助力內地企業「出海」,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及國際黃金交易市場的發展。同時,支持國防及航天科技建設,推進低空經濟與6G應用,提升國家競爭力,為香港注入繁榮穩定的新動力。

人工智能的應用與前瞻性

而筆者最欣賞是《施政報告》中特別強調了人工智能(AI)技術在推動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不僅顯示了政府在科技創新上的前瞻性思維,也為香港未來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政府成立「AI效能提升組」,統籌各部門有效應用AI技術,優化工作流程,提升行政效率。同時,政府預留十億元於2026年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發院」,促進AI的上游研發與成果轉化,並積極吸引國際和內地的AI人才來港發展。在公共服務層面,AI技術已被應用於貿易數據分析、交通管理等領域,未來還將進一步推動醫療、教育和金融等行業的數字化轉型。

施政報告的內容涵蓋面極為廣泛,充分體現了政府對各階層市民需求的關注。從基層市民的住房需求到長者的安老服務,從中產家庭的置業階梯到青年人才的國際發展機會,政府推出的政策細緻而有針對性。例如,政府不僅推出多項支援基層住房的措施,還加碼支持長者換樓計劃和居屋轉讓政策,促進社會資源的靈活流轉。同時,政府在教育領域推廣「留學香港」品牌,加強國際教育樞紐建設,吸引國際人才來港,為香港的未來發展儲備更多優質人力資源。

本年度的《施政報告》絕對是一份以市民福祉為核心,著眼於長遠發展的政策藍圖,不僅涵蓋民生改善與經濟發展,更以創新科技為突破口,為香港未來的轉型與發展提供了清晰方向。政府積極推動AI技術的應用,展現了前瞻性的治理思維;而在住房、醫療、安老等方面的措施,則充分體現了以民為本的施政理念。政府與市民攜手同行,香港必能在「由治及興」的道路上邁向更光明的未來。

(文章是作者的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