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圍繞黎智英案的輿論再度升溫,英國國會「跨黨派香港小組」去信首相施紀賢,又聲稱黎智英健康惡化,敦促與其子黎崇恩會面;而「無國界記者」亦發聲明歡迎此舉,並呼籲中方批准黎智英保外就醫及釋放。黎崇恩更在華盛頓會見美國官員,呼籲國際社會向中央及特區政府施壓,並在外媒的一個訪問中聲稱若其父死於獄中,將象徵「自由及信念的殉難」。這些言論表面上打著人權與自由的旗號,實則充滿政治目的與失實指控,企圖干預香港司法獨立,為黎智英逃避法律責任鋪路。
失實言論的政治操弄
首先,英國國會「跨黨派香港小組」根本並非官方機構,其言論不具法律效力,但過往卻屢次發表針對香港司法制度的偏頗言論,包括於2023年4月,該小組就發表報告,建議英國政府制裁包括特首李家超在內的港府官員,理由竟是誣蔑他們「迫害黎智英」及「打壓新聞自由」,今次又再度為黎智英高調向香港施壓,政治動機明顯不過。而「無國界記者」則一貫以「新聞自由」為晃子,干預他國司法,今次則刻意地忽略黎智英所涉的嚴重罪行,包括串謀勾結外國勢力、發布煽動刊物等罪行,無疑是一個政治工具。而黎智英兒子黎崇恩的言論更情緒化與誇張化地聲稱父親「時日無多」,甚至以「殉難」去形容,意圖將黎智英塑造成政治受害者,掩蓋其違法行為,誤導國際輿論,可謂極度邪惡。
香港政府與懲教署的澄清與反駁
面對外界的抹黑,香港特區政府與懲教署已多次發聲明澄清事實。政府強調,黎智英案依法處理,所有法律程序均根據《基本法》及《香港人權法案》進行,確保公平審訊。懲教署過往亦已指出,黎智英在獄中獲得與其他在囚人士相同的待遇,包括適切的醫療照顧、每日運動時間及接觸日光的安排。有關單獨羈押的安排,亦是根據黎智英本人意願,並經懲教署依法考慮後作出。此外,黎智英的真正代表律師亦已澄清,他在獄中獲得適切治療,包括糖尿病的醫療跟進,並可透過特別安排領聖餐。這些事實清楚顯示,外界所謂「不人道待遇」的指控,完全是捏造與誤導。
保外就醫的政治目的
西方組織與黎崇恩的言論,歸根究底是為了爭取黎智英保外就醫的機會,藉此逃避法律制裁。他們深知黎智英所涉罪行嚴重,若案件依法審結,其刑責難以避免。因此,透過渲染健康惡化、誇大獄中待遇,企圖製造輿論壓力,迫使特區政府作出讓步。然而,《香港國安法》第42條明確規定,涉及危害國家安全的案件,除非法院有充分理由相信被告不會再危害國家安全,否則不得保釋。黎智英案正是根據此法律處理,任何保外就醫的要求,均須依法審慎考慮,絕不能因政治壓力而妥協。
捍衛法治,拒絕政治操弄
黎智英案不僅是個人案件,更是香港法治與司法獨立的試金石。西方組織與黎崇恩的言論,企圖以政治手段干預司法,破壞香港的法治根基。特區政府與懲教署的澄清,正是對這些抹黑的有力反擊。香港社會應堅守法治原則,讓司法機關依法處理案件,拒絕任何外部勢力的干預。黎智英若真心悔過,應在法律框架下接受審判與懲罰,而非透過政治操弄逃避責任。只有如此,香港才能維護法治尊嚴,守護社會公義。
(文章是作者的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