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鐵造價20.49億元的東涌綫延線東涌東站工程爆發嚴重建材造假事件。承建商保華–中鐵建國際聯營公司被揭發在車站設備房間工程中,使用產自內地的「Beijing YiTong」牆磚冒充合約指定的德國品牌「YTong」產品,甚至貼上仿冒商標企圖通過驗收。更令人震驚的是,這些假冒磚材已被用於砌造牆身,需全部拆卸重做,事件猶如早前政府飲用水「內地品牌風波」的工程版翻版。港鐵證實已接獲投訴並要求總承建商提交全面報告,強調相關批次磚材不會在工程中使用。
消息人士透露,德國「YTong」品牌在香港的唯一代理捷威建材有限公司曾多次致函及致電港鐵及承建商舉報仿冒問題,卻疑似遭漠視。假冒磚材與正品名稱極度相似,但產地和質量存在顯著差異。涉事牆磚用於車站設備房間的非結構性間隔牆,工程於今年6月展開。註冊結構工程師劉志宏指出,工程中替換指定建材需經業主及建築師批准,此次需要拆牆重做明顯事前未獲許可,屬嚴重違規行為。
曾任港鐵工程師的立法會議員張欣宇表示,監督建材是否被替換「一點都不難」,正常程序需提交材料測試報告供審批,到貨時亦要對照檢查。他質疑若未經批准的建材竟能被使用並通過驗收,反映港鐵監管存在遺漏。張欣宇建議港鐵設立黑名單機制,禁止任何被揭發私下替換材料的分判商參與投標,從源頭遏止類似行為。
這起事件暴露香港大型工程項目在分判制度下的監管漏洞。劉志宏工程師分析,承建商自作主張替換建材對自身毫無益處,不僅浪費金錢購買材料,還需支付額外工人薪酬,更耗費寶貴工期,「工期不夠會被業主罰錢」,形容這是「低級錯誤」。他推測可能涉及分判商為壓低成本而鋌而走險。
東涌綫延線工程是香港重要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包括建造東涌東站及1.2公里路軌改道工程,原定2029年完工。今次事件令人關注工程質量會否受影響。港鐵表示會對總承建商的報告進行獨立檢查及核實,並責成其按合約要求按時、按質、按量完成工程。然而,這已是近期繼政府辦公室飲用水合約風波後,再次出現「貨不對辦」事件,引發公眾對公共項目監管制度的深切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