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密法庭檔案

2024.01.02

實時更新 | 黎智英案第四日審訊

· 黎智英案

 

broken image

16:26 休庭,明天續審。

 

16:20 黎智英指示管理層以《蘋果日報》作為平台

黎智英指示張劍雄將「【泛民訪美】 白宮安排陳太會見副總統彭斯:極關注香港人權自由」、「彭斯晤陳太 關注港人權 學者:高規格接待向京施壓」等文章效益最大化。2019 年4月26 日,黎智英指示張劍雄訪問銅鑼灣書店前經理吸引大眾參與遊行

 

16:07 藉「成敗樂一笑」專欄煽動市民

2019 年4月28 日,黎智英發佈文章,煽動讀者參與遊行集會。

 

15:58 呼籲外國制裁中國

黎智英呼籲外國制裁中國,向中國施壓,特別希望美國和歐洲有實際行動。

 

15:51 胡佛研究所訪問

黎智英接受胡佛研究所訪問於《紐約時報》上發表的文章《Do My Tweets Really Threaten China’s National Security? 》請求美國和其他國家制裁中國

 

15:49 與其他外部的通訊和訊息記錄

黎智英與美國英國及台灣接觸,還與李柱銘等政治人物溝通,徵求李永達、李卓人、郭榮鏗及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等的意見,並安排會議。 

 

15:47 黎智英請求外部制裁的例子

黎智英接受BBC訪問時指出,「國安法」一旦被強制執行,於香港便是末日,會摧毀香港的法治與自由

 

15:45 黎智英請求外部制裁的例子

黎智英接受美國彭博社訪問呼籲時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對中國實施嚴厲制裁

 

15: 43 黎智英與Jack KEANE and Paul WOLFOWITZ連繫

兩人參與在蘋果日報的清談節目“Live Chat with Jimmy Lai”,相討制裁。

 

15:41 黎智英與Mark SIMON討論各種事項

黎智英倡議取消香港特殊地位

 

15:12

接受外媒訪問呼籲美國實施制裁

黎智英接受美國新聞機構Fox Business訪問,呼籲美國對中國實施制裁

 

15:10 台灣節目訪問

 

2020年5月11日黎智英接受台灣節目「鄉民來衝康」訪問,呼籲美國、英國同其他外國對香港施加影響力,並聲言「我很想CIA影響我們、我很想美國影響我們、我很想英國影響我們、我很想外國影響我們」

 

14:46 美國保衛民主基金會採訪

2019 年7 月10 日左右,黎智英在美國接受了保衛民主基金會(“FDD”)的採訪期間宣稱為美國而戰

14:42 要求外部勢力實施制裁

在《國安法》生效之前,黎智英就已積極參與要求外部勢力實施制裁,或從事其他針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或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敵對活動2019年7月,黎智英會見了時任美國副總統彭斯、時任國務卿蓬佩奧以及多位美國資深參議員討論引渡法案,期間尋求美方支持通過制裁中國和香港領導。

 

14:37 證據顯示黎智英勾結外部勢力人所共知

黎智英為面見美國參議員和美國駐香港總領事,兩度取消蘋果午餐會。2020年5月23日,陳沛敏向黎智英查問全國人大代表是否於美國制裁名單之上,黎智英表示為好建議2020年5月27日,黎智英草擬了一篇關於《香港國安法》的文章,準備交給紐約時報刊登,並徵求陳沛敏及楊清奇的意見

 

14:34 與本地和外國政治人物、外國官員和外部勢力的聯繫

2019年10月25日,一段影片顯示黎智英和李柱銘出席了時任美國副總統彭斯的演講,黎智英引用講詞指出美國應與中國進行貿易戰,以人道方式解決香港問題。

 

14:32 與本地和外國政治人物、外國官員和/或外部因素的聯繫
2019年10月22日,一段視頻顯示黎智英香港民主委員會與美國參議員會面,呼籲美國支持香港抗議活動。

broken image

(相片來源:Facebook Page "法庭Secrets")

 

12:43 與本地和外國政治人物、外國官員和/或外部因素的聯繫
在截至2019年6月以來的一段時間內,黎智英多次勾結外國勢力,其中證據:《蓬佩奧晤黎智英討論逃犯例》一文,發表於2019年7月9日,稱黎智英曾與當時的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討論與引渡法案相關的事宜。

 

12:43 社會動盪控方提請司法認知
控方將提請法庭對香港社會動盪及公眾騷亂期間發生的政治及社會事件採取司法認知:
2019年2月,香港政府提出提出《逃犯條例》。 控方指參閱《蘋果日報》2019年4月1日發表的相關內容,標題為「黎智英:如果條例修改,媒體將倒閉」。2019年6月12日,立法會遭示威者圍堵,向政府施壓撤回《逃犯條例》。 控方指參閱 Benedict ROGERS 在 WhatsApp 上發送給黎智英的 HongKong Watch 記錄。

12:43 香港當時的相關情況
香港的相關情況2019年6月以來,香港出現嚴重社會動盪和公共秩序混亂,各地抗議活動、暴力、破壞和縱火事件不斷升級。暴力事件不斷增加,造成廣泛的財產損失、人身攻擊、主要公共交通設施嚴重破壞和中斷。

12:42 控方質疑的內容
控方質疑 《蘋果日報》的中文內容於期內亦以數碼形式提供,而其後,於 2020 年 5 月 25 日左右推出英文版本後,數碼形式亦以數碼形式提供英文內容。

12:41 黎智英電子帳號操作混亂
Simon LEE負責營運以「Jimmy Lai」名義的 D1 Twitter 帳戶(Twitter ID:@JimmyLaiApple)。

達權曾任NDL財務長、營運長、執行董事兼公司秘書,他主要負責監督 NDL 的財務管理及其他相關事宜,以及電子郵件記錄以及 CHOW提供的電子郵件鏈,也顯示了其他人員的角色,包括 Mark SIMON)。

12:40 三名同謀證人扮演角色

三名同謀證人(即張劍雄、陳沛敏及楊清奇)及週達權將就有關人士所擔任的職務及其在該公司運作中的角色和責任提供證據。

張劍雄為《蘋果日報》的社長,負責《蘋果日報》的整體運作。陳沛敏為副社長,負責報章印刷版的營運。羅偉光為總編輯,負責《蘋果日報》數碼版的營運。張志偉曾任蘋果動新聞平台總監製作,包括負責動畫新聞的營運及製作。


12:38 蘋果日報控罪和角色摘要
有關第 1 和第 2 條控罪串謀的證據。

2018年2月1日至2020年12月29日期間,黎智英擔任NDL集團的主席。截至案發時,NDL集團均處於虧損狀態,主要靠黎智英的各種股東貸款維持。

12:36 蘋果日報註冊及東主摘要


有關第 1 項和第 2 項控罪的證據摘要,1995年6月20日,提供英文名稱「 《Apple Daily》作為當地當地報紙)的註冊名稱。法律要求《蘋果日報》從1995年1月27日首次註冊開始運營,2021年6月24日停止操作。張劍雄為《蘋果日報》東主及出版商的註冊代表。陳培文擔任《蘋果日報》的註冊編輯。羅偉光擔任《蘋果日報》的註冊編輯。

12:34 黎智英借助《蘋果日報》的公眾影響力

控方指出截至 2021 年 6 月 24 日停止運作為止,《蘋果日報》在所有關鍵時間均為香港發行廣泛的報章,並以印刷版和電子版形式對公眾產生強大影響力。 《蘋果日報》的公眾影響力透過黎智英本人接受其他外國媒體的採訪、在海外報紙上發表的文章以及他的Twitter賬戶等進一步提升了《蘋果日報》的公眾影響力(如下:以“Jimmy Lai”為名的Twitter帳號推文(Twitter ID: @JimmyLaiApple)。

12:32 控方列舉蘋果日報以數位形式發佈涉案內容

控方指標題、標語和/或內容“相互毀滅'咩'x Team G20 眾籌1400 萬LIHK 在13 個國家做廣告,讓警察暴行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以《蘋果日報》印刷形式和數位形式發布的內容。

控方指美國國務蓬佩奧在理查德·尼克森總統圖書館的演講內容,即透過黎智英的 Twitter 帳戶及其中所述的其他 Twitter 帳戶以及《蘋果日報》社交媒體上發布的內容。 黎智英在推文中表示「Bravo!說得好@SecPompeo!自由世界必須戰勝這種暴政。

12:30 《蘋果日報》 設立不同社交平台帳號

蘋果日報》維護各種社交媒體平台,包括Facebook、Instagram、Twitter 和YouTube,平台上發布的帖子提供了以印刷形式和/或數位形式發布的內容和文章的連結。


12:28 《蘋果日報》推出英文版目的打國輿論

控方指出《蘋果日報》推出其英文內容,特別是旨在要求外國或外部勢力實施制裁或封鎖,或從事其他針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或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敵對活動。

《蘋果日報》英文版的Facebook 帖子,題為“黎智英呼籲訂閱Apple ...”並附有影片可以透過相同的方式存取素材。


12:26 《蘋果日報》 以數位形式上架和運作

《蘋果日報》也以數位形式發佈中文內容發布,而其後於2020年5月25日左右推出英文版後,數位形式亦包括英文內容對外開放。

控方指出該網域均處於營運狀態,且《蘋果日報》使用該網域維持一個網站,該網站以數位方式發布其內容。

《蘋果日報》透過註冊網域維護發佈其內容的網站「appledaily.com.hk」。

 

12:24 《蘋果日報》印刷版營運模式

《蘋果日報》印刷版自創刊以來,《蘋果日報》印刷版是一份中文報紙。報紙包含各種主題和主題的內容,包括本地和國際新聞文章和評論。

12:22 蘋果日報鬼祟轉讓

控方指出《蘋果日報》自1995 年首次註冊起直至2021 年6 月24 日停止運營。 2001年5月31日,蘋果日報有限公司向香港網域註冊有限公司重新註冊「appledaily.com.hk」。 控方指出,ADL將上述網域轉讓給Apple Daily Online Limited;然後前往壹傳媒互動有限公司;並最終於2011年6月9日轉讓給 AD InternetLimited。

12:20 控辯雙方承認的事實 串謀意圖無可爭議

控方將引用大量以黎智英名義出版的文章、採訪和社交媒體帖文作為證據,包括至少22篇評論文章、24次直播專訪以及811條推文。這些證據被視為支持被告與其他人共謀的無可爭議的證據,並推斷其煽動和串通的意圖。此外,控方還將強調《蘋果日報》的英文內容向國際社會發布,以及黎智英的Twitter帳戶作為公開行為的進一步證據。

12:18 四名蘋果日報高層頂證

控方指出依賴三位證人

(i) 三名同謀證人(即張劍雄、陳沛敏及楊清奇,為《蘋果日報》的高級管理人員及/或出版人員)在審訊時提供的證據

(ii) 周達權(於關鍵時間為壹數碼有限公司高級管理人員,以證明存在根據第1 及2 條起訴的串謀協議表明,同謀者在黎智英的指示或指示下,按照相關共謀協議採取了商定的行為方針。

 

12:16 控方陳述串謀罪牽涉者

在2019年4月1日至2021年6月24日期間,上述被告人包括黎智英、張劍虹、陳沛敏等,涉嫌印刷、出版、銷售、分發、展示、複製煽動性出版物。在2020年7月1日至2021年6月24日期間,他們還被指控串謀與其他人士,包括Mark SIMON、張志偉等,要求外國或其他地區對香港特區實施制裁或敵對活動。這些活動主要是通過《蘋果日報》平台和社交媒體進行,涉及印刷版和數位版的出版物。

12:14 對42名官員實施制裁

控方指出案發期間各種外部勢力針對中國和香港實施了制裁或封鎖,其中美國對中國和香港共42名官員實施了制裁。

控方將邀請專家證人美國法和國際經濟法專家王貴國教授作供,解釋外國勢力對香港這些制裁或封鎖的法律效力。


12:12 黎智英與美、英等國的政界及軍方人士,就推動制裁行動有廣泛聯繫

黎智英人脈遍布英美政界高層,他與私人助理Mark SIMON、美國前陸軍將軍Jack KEANE、前國防部副部長Paul WOLFOWITZ、華盛頓專家Christian WHITON和前美國駐香港總領事James Blair CUNNINGHAM等人密切合作。他們透過郵件、電子郵件和WhatsApp等方式討論涉港制裁和其他議題。此外,黎智英還與香港監察創辦人羅傑斯有接觸,就香港問題進行單獨溝通。

James Blair CUNNINGHAM (前美國駐香港總領事),與黎智英長期合作。黎智英介紹CUNNINGHAM予Antonio CHIANG,以便CUNNINGHAM在台灣活動。CUNNINGHAM曾與黎智英單對單及在「DC Dems」和「Martin, Jimmy and Mark」的Whatsapp群組溝通;

羅傑斯(Benedict ROGERS)(“IPAC”香港監察創辦人和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顧問),於2017年透過李柱銘介紹認識黎智英。羅傑斯曾與黎智英就香港問題單對單溝通;

broken image

(Benedict ROGERS身穿SWHK T-shirt 片段照片)

Luke de PULFORD(英國保守黨人權委員會成員、IPAC 創始人兼執行董事)後來經羅傑斯介紹認識黎智英,及後直接與黎智英討論香港事宜。

broken image

(Luke de PULFORD照片)

12:10 黎智英多次要求美國制裁香港
自2019年6月以來,黎智英多次要求外國特別是美國對中國和香港實施制裁、封鎖,包括於2019年7月,黎智英在華盛頓與時任美國副總統彭斯、時任國務卿蓬佩奧,以及多位資深參議員討論《逃犯條例》時,黎智英提議美國應制裁當時中國和香港的領導人。
控方指出2020年7月1日至即陳子華被捕日期間,黎智英串謀與陳子華、李宇軒、劉祖迪、MarkSIMON 等人共同干犯第三項控罪,在不同場合呼籲國際社會實施制裁或封鎖。

12:00 交代黎智英和蘋果日報犯案證據

控方將依賴五名污點證人和一名《蘋果日報》前高級管理層的口供、出版刊物及通訊和短信記錄作本案證據。控方指出黎智英是3項控罪的主謀;共161 次刊登煽動性刊物,呼籲美國在內的國際社會實施制裁。

11:43 控方開讀開案陳詞及展示相關證物
控方指出本案涉及激進政治人物黎智英夥同其他人士勾結外國勢力,危害國家安全。控方介紹黎智英和涉案公司背景和《蘋果日報》收入。截至2021年6月,蘋果日報總銷量超過6,900萬冊。截至2020年3月,其公司總收入超過11億港元。
自1995年首次註冊起至2021年6月24日停止營運為止,蘋果日報有限公司為註冊東主及出版商,而蘋果日報印刷有限公司為《蘋果日報》的註冊印刷商。

 

11:40 黎智英就四項控罪正式答辯
黎智英及其公司否認全部控罪。

10:42 案件再押後15分鐘,法官表示之後會正式答辯及開案。

10:30 黎智英案續審,辯方再就「控罪時間」提出爭議。

10:05 案件押後半小時處理檢控時限爭議。


 

web page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