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安護航 繁榮起航—香港回歸祖國28週年成就回顧】

筆者:眾院長

· KOL 精選
broken image

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8週年,也是《香港國家安全法》實施5週年。五年來,香港社會從動盪走向穩定,經濟從低迷走向復甦,國際地位從備受質疑走向重獲認可。一系列國際權威機構的評比結果有力證明,在國安法的護航下,香港已重回正軌,並以更加穩健的步伐邁向未來。

法治保障 安定繁榮

《香港國家安全法》的頒布實施,為香港社會恢復安定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保障。五年來,香港由亂及治的局面得到根本扭轉,社會秩序全面恢復,市民可以安居樂業,企業能夠安心經營。2024年初《基本法》第23條立法的完成,更是進一步健全了香港特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的國家安全屏障。

特區政府在李家超行政長官的領導下,展現出決斷果敢的施政風格,以國家安全為底線思維,以促進經濟發展為施政重點,取得了顯著成效。正如李家超行政長官所強調的,有了國安法和23條立法這兩道安全屏障,香港可以更加專注於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不必再為社會動盪所困擾。

國際排名 重返榜首

國安法實施五年來,香港的國際地位不僅沒有下降,反而不斷攀升。根據菲沙研究所2024年的《世界經濟自由度報告》,香港在全球165個經濟體中重登榜首,整體評分達到8.58分,較去年增加0.03分。這份報告特別指出,香港在「國際貿易自由」及「監管」均位列首位,在「穩健貨幣」方面更是從去年的第12位大幅攀升至第3位。這一評價有力反駁了某些西方國家對香港實施國安法後經濟自由度下降的不實言論。

另一份值得關注的是香港總商會公布的「亞洲城市國際化指數」。在滿分100分中,香港以73.7分排名第一,超過新加坡的73.5分。這一指數從商業與經濟、生活質素、基建與聯通、創新與創意、人力資本多樣性、文化互動,以及政府與商業法律制度等七個範疇進行評估,全面肯定了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盛事之都和國際教育樞紐的地位,以及其自由、安全、穩定的生活環境。

在經濟學人智庫(EIU)2025年發表的《全球宜居城市指數》中,香港也從第50位躍升至第44位。這份報告根據醫療保健、教育、穩定性、基礎設施和環境等多項因素對全球173個城市進行排名,香港的進步反映了國安法實施後社會治安的明顯改善和生活品質的提升。

經濟復甦 投資增長

社會穩定是經濟發展的基礎。在國安法的保障下,香港經濟逐步恢復活力,投資環境不斷改善。根據特區政府的數據,自2022年底至今,已有超過100家來自世界各地的重點創科企業在香港落戶或擴展業務,合共投資超過500億元,創造超過1.5萬個職位。今年首9個月,投資推廣署協助了470家內地及海外企業落戶或擴展在港業務,較去年同期增長約57%。

在吸引人才方面,自2022年底起到今年9月,各項人才計劃共錄得超過38萬宗申請,當中接近24萬宗獲批,約16萬人已經來港。這些數字充分說明,香港對海內外企業和人才的吸引力不減反增,外商對香港的信心持續提升。

「一國兩制」優勢盡顯

香港的自由市場和優越營商環境,正是受惠於「一國兩制」的獨特制度優勢。這些優勢包括:實行普通法制度、法治優良、司法機構獨立行使審判權;資金、貨物、人才、資訊等生產要素自由流動;稅制簡單、稅率低;營商環境便捷、市場高效透明,規管制度與國際規則銜接等等。

事實上,目前已有超過9,000家海外及內地企業選擇以香港作為基地,充分利用香港「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角色和功能。這些企業的選擇,正是對香港營商環境最好的肯定。

展望未來 再創輝煌

展望未來,在國家的堅實支持下,香港將繼續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對接國家發展戰略,維持和完善自由開放的營商環境,繼續發揮好把國際企業「引進來」、助力內地企業「走出去」的雙向門戶角色。

李家超行政長官在最新的施政報告中,就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的地位、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以至深化粵港澳大灣區的合作,提出了明確方向和具體有力的政策措施,將進一步提升香港的發展動能,全力推動經濟朝高質量發展。

正如許多國際觀察家所認為的,香港國安法的實施,非但沒有損害香港的國際地位,反而為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奠定了堅實基礎。當前香港在國際各項排名的上升,正是這一判斷的最好證明。國安法保障了香港的安全環境,讓特區政府能夠全力以赴發展經濟、改善民生,讓香港市民能夠安居樂業、共享發展紅利。

在國安護航下,香港已經揚帆起航,必將迎來更加光明的未來。值此香港回歸祖國28週年之際,我們有理由相信,香港將在「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下,在國家安全法律保障下,繼續發揮「東方之珠」的璀璨光芒,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應有的貢獻。

(文章是作者的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web page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