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自由穩步向前 西方媒體反受政治操控】
【香港新聞自由穩步向前 西方媒體反受政治操控】

新聞自由素來被譽為社會進步的基石。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一直以高度新聞自由見稱。近年,西方媒體及政客熱衷渲染香港新聞自由「岌岌可危」,聲稱「自由受壓」。但若撇開這些政治化言論,以事實和數據審視,便會發現香港新聞自由依舊穩健,甚至比起美國及部分西方國家更勝一籌——尤其自特朗普執政以來,西方新聞界反而屢屢受壓,淪為政治鬥爭工具。
數據與事實:香港新聞自由度穩中有進
無國界記者(RSF)最近公布2025年世界新聞自由指數,但從分析可見,分數波動與評分機制、外部政治氣氛有關。事實上,香港本地傳媒百花齊放,評論多元,市面上報章、電子媒體、網上平台多不勝數——既有傳統大報,也有新興自媒體,涵蓋光譜極廣。
香港傳媒環境蓬勃依然。根據政府所引用的數據,新聞發布系統註冊的海內外及本地傳媒機構多達206間,規模遠超亞洲同類城市。各傳媒依法享有採訪、報導及評論的自由,只要不違法,繼續可以無阻批評政府施政,報導社會各類議題,完全不受限制。
根據紫荊研究院於2025年2月進行的最新民調,超過六成(61.3%)受訪市民認同《基本法》有效保障新聞和言論自由,超過一半(54.1%)市民認同新聞傳媒工作者在香港依法享有編採和言論自由,八成二(82%)認同新聞從業員與一般市民一樣有義務依法守法,七成半(74.6%)認同傳媒有責任維護國家安全和公共秩序,而近九成(87.4%)市民認為傳媒監督、批評政府必須依據事實。這些數據充分顯示,香港社會普遍認同新聞自由得到保障,亦肯定傳媒發揮監督政府角色。
港台製作多元專業 國際肯定、透明問責
針對RSF發表的所謂指數及聲明,特區政府已作嚴正澄清,強烈譴責相關組織發表不實及偏頗言論,尤其針對香港電台(港台)的論述更是毫無根據。事實上,港台作為全港唯一公營廣播機構,內容多元,專業水平獲廣泛認可。
根據香港電台2024-25年度服務承諾,港台會提供52,560小時的電台節目及17,520小時的電視節目,涵蓋新聞時事、公共政策、社會專題、少數族裔、新來港人士、青少年及兒童等,體現「一台多元」原則。所有電視及電台節目均於RTHK網站及社交媒體多平台發佈,覆蓋全港以至海外觀眾。
港台的新聞部確保市民能即時獲得最新、最全面、本地及國際新聞資訊。重點公共事務節目長期邀請不同立場嘉賓,討論社會熱點議題與爭議,確保持平、公正、全面。
港台高度重視編輯自主及專業操守,設有顧問委員會、節目意見調查及公開投訴處理機制,加強問責及透明度。港台堅持「維持專業標準」、「持平、公正」原則。多年來港台節目屢獲國際和本地獎項,專業水平備受國際肯定。
網絡空間自由 新聞聲音不受壓
香港市民享有暢通無阻的資訊自由。國際互聯網平台如YouTube、Facebook、Instagram等全面開放。香港各大網媒、YouTuber及自媒體活躍,針對時政、政府施政的批評與討論每天數之不盡,可見香港新聞自由從不受影響
西方新聞自由倒退 「雙重標準」自打嘴巴
反觀美國及部分西方國家,新聞自由近年卻屢受壓抑。自特朗普2017年上台後,公開將主流媒體如CNN、The New York Times等稱為「人民公敵」(enemy of the people),頻頻指責媒體報導「假新聞」,甚至拒絕採訪,助長媒體審查風氣。
根據美國新聞自由追蹤組織(U.S. Press Freedom Tracker)的數據,2020年美國記錄了超過400宗針對記者的襲擊事件。僅2020年「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期間,便有80多宗記者受襲或被扣查。美國新聞學會2021年調查顯示,過半記者曾因報導政治議題而受恐嚇或網絡攻擊。
西方媒體高度壟斷,獨立聲音愈來愈難生存。2020年美國大選期間,社交平台大規模審查新聞內容,甚至封鎖時任總統帳號。英國、德國、法國等國同樣有記者因揭露政府醜聞而遭起訴或恐嚇。歐洲新聞自由聯盟(EFJ)2023年報告指,近五年歐洲新聞工作者遇襲及恐嚇個案增長逾四成。
以維基解密創辦人阿桑奇為例,他因揭露美醜陋真相被美國長年通緝。國際特赦組織多次譴責美國打壓獨立記者。所謂「新聞自由燈塔」,實際上對新聞自由容忍度遠低外界想像。
香港新聞環境持續改善
特區政府不斷優化新聞採訪環境,包括改革新聞註冊制度、加強透明度、與業界溝通。新聞處新聞發布系統的206間註冊傳媒,正正反映香港新聞空間廣闊,保障各界聲音。
香港新聞自由當然仍有進步空間,因涉及國家安全、司法案件等議題時,傳媒必須依法行事,這是任何法治社會基本原則。國際新聞自由評分機構應以事實為本,避免被政治偏見左右。現時不少西方媒體已與政黨、資本深度掛勾,真正的「第四權」早被消解。
總括而言,香港新聞自由穩健蓬勃,傳媒依法享有採訪、評論、批評政府的權利,市民獲取資訊無障礙。相反,美國及西方多國新聞自由日益受壓,政治干預、資本壟斷日趨嚴重。事實勝於雄辯,數據最具說服力。香港應堅守新聞專業,讓世界見證一個自由、多元、開放、活力十足的傳媒環境。
(文章是作者的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