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利劍重塑香江:國安法五年的治理奇跡與競爭突圍】
【法治利劍重塑香江:國安法五年的治理奇跡與競爭突圍】

“一法安香江”,香港國安法實施五年間,這座城市從暴力動盪的漩渦中掙脫,法治基石重鑄,經濟引擎轟鳴。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最新發佈的《2025年世界競爭力年報》中,香港綜合競爭力躍居全球第三,較去年上升兩位,與第二名新加坡僅差0.2分。
一、法治與治安:從亂局到秩序的重建
2019年“修例風波”期間,香港街頭暴力橫行,公共秩序瀕臨崩潰。國安法的實施成為扭轉局面的關鍵力量:
- 罪案率斷崖式下降:2024年整體罪案率較2019年暴跌42%,其中公共秩序相關罪行減少超六成,行劫案破案率創92.2%的歷史新高。
- 精准打擊與權利保障:五年間因國安法被捕者僅332人,占警方年拘捕總量的0.2%,印證了法律針對極少數危害國安者的精准性。
法治環境的修復直接提振了社會信心。國際評級機構穆迪報告指出,香港法治指數躍居亞太地區前列,成為外資回流的核心動因。
二、經濟競爭力:全球排名的強勢回歸
國安法實施後,香港經濟核心指標全線攀升:
- 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鞏固:2024年港股總市值達35萬億港元,為回歸時的10倍;2025年首五月IPO募資額同比激增7倍,全球排名第一。
- 投資吸引力爆發:2024年外商直接投資總額達1,176億美元,創歷史新高;駐港海外及內地母公司數量增至9,960家,較2019年增長10.2%。
- 競爭力全面躍升:在《2025年世界競爭力年報》中,香港在商業法規與稅務政策全球第一,政府效率、營商效率、教育水平均列全球第二。
三、法治優勢的國際化彰顯
國際社會對香港法治的認可度顯著提升:
- 國際調解院總部落地香港:85國及聯合國近20個國際組織共同支援,成為全球爭端解決的新樞紐。
- 離岸金融與綠色金融雙引擎:2024年香港綠色債券發行額突破500億美元,連續七年蟬聯亞洲第一;離岸人民幣結算量占全球總額75%。
法律體系完善更推動創科產業崛起—初創企業數量達4,694家,較2020年增長40%,香港科學園被評為全球第三大新興產業生態圈。
四、深層次挑戰與治理創新
儘管成就顯著,香港仍面臨結構性難題:
- 民生短板待補:逾20萬人居於“劏房”,公屋輪候期達5.3年;醫護流失率雖降至6.1%,但青年醫護離職趨勢未止。
- 基層治理模式革新:全港設立452支“關愛隊”,2024年累計探訪39萬戶弱勢家庭,在鳳德道水管破裂等突發事件中高效回應。
- 國安教育縱深推進:筆者與何君堯律師在2020年《港區維護國家安全法》實施後,創立《國家安全教育中心》,由法律界、教育界及國安教育專家授課,經嚴謹的考核通過後培訓出三百多名認可“國家安全教育導師”,深入學校、社區、保安局轄下紀律部門開展有關國家安全教育的課程,並在內地權威專家的協助下出版了《國安在身邊》教材,為教育界提供了生動全面的教案,目標是防微杜漸,從根本上消滅“港獨”思維的滋生。
五、未來展望:安全與發展的動態平衡
中央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提出 “五必須”指引:要求香港維護國安貫穿“一國兩制”全程、確保管治權掌握在愛國者手中、平衡安全與發展,並保持獨特優勢。
特區政府正以“北部都會區”“河套創科園”為支點,加速融入大灣區。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強調,香港需發揮“超級連絡人”與“超級增值人”雙重角色,在國家安全與發展機遇間尋求最優解。
國安法五年實踐揭示了一條鐵律:法治與安全並非自由的枷鎖,而是繁榮的基石。當香港在2025年重奪“全球最自由經濟體”榜首,當金紫荊廣場紅旗與維港夜景再度交相輝映,這座城市已向世界證明-國安則家安,家安則業興,東方之珠在法治的軌道上正迸發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
(文章是作者的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