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收緊移民政策割韭菜】

筆者:眾院長

· 港聞,國際
broken image

2019年黑暴後,不少黃絲港人以為找到了一條「救贖之路」,紛紛移民投靠他們所謂的「民主自由國度」。當他們滿心以為這些國家會成為他們的「避風港」,為他們提供無盡的庇護和資源,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救贖者」的真面目漸漸浮現,事實上,他們只不過是將港人當作政治籌碼,用完即棄的棋子。

就在近日,許多黃絲心目中的「救贖國」—英國,於《移民白皮書》中公布了一系列收緊移民政策的新措施,原本申請英國永久居留權只需5年,現在延長至10年。另外,亦引入積分制及收緊工作簽證門檻,要求移民對英國經濟和社會作出「實質貢獻」,例如提高最低年薪要求。

《白皮書》中還對英語水平提出更高要求,甚至連移民的家屬也需要達到一定的英語標準。首相施紀賢更揚言:「大家來到英國後,應致力融入社會及學習英語。」同時,對留學生亦不手軟,畢業後的合法逗留時間從2年縮短至18個月。

環球經濟環境日漸惡化,各國紛紛作出自保政策。施紀賢表明,要減少淨移民數目,並對英國本地勞工作出支援。試想,其國民尚且難以顧及,又怎會理會這些移民中的「三等人」?最終,這些移民只會淪為棄卒。

另一個曾被黃絲寄予厚望的國家—加拿大,如今所謂的「救生艇」也開始漏水。根據加拿大移民部最新數據,加拿大的「救生艇計劃」因申請人數過多而嚴重積壓,大部分永久居留申請可能要到2027年後才能完成處理。而且,加拿大政府亦宣布未來將大幅削減移民配額,「救生艇計劃」名額從2025年的10,000人縮減至2026年的6,900人,2027年更進一步縮減至4,300人。那些等待「救生艇」的港人,恐怕只能在漫長的煎熬中度日,甚至最終一無所獲。

即使不選擇西方國家,不少黃絲港人會考慮移居台灣,但卻同樣讓他們嚐到「被拋棄」的滋味。民進黨當局在黑暴期間口口聲聲「撐港」,吸引不少黃絲移居。然而,近年台灣亦收緊相關政策,根據台灣「移民署」統計,港人獲居留許可的成功率大幅下降,申請過程中更是遭遇重重刁難,例如:通過四個審查關卡,不斷要求補充文件等,觀察期和安全審查亦非常嚴苛,可見港人對台灣已無政治利用價值,自然被棄之如敝屣。

無論是英國、加拿大,還是台灣,這些曾被黃絲視為「救贖者」的國家和地區,如今都無情地收緊政策,將他們拒之門外。昔日高調離港的黃絲,如今面對現實的冷酷,發現自己徹底被拋棄。他們不僅無法在異地安身,還面對高昂的生活成本和無盡的政策障礙,進退維谷,人心惶惶。

與其繼續在外國受冷眼和欺凌,不如改過自新,回到祖國的懷抱。《國安法》實施後,社會已恢復穩定,經濟重新起步,與此同時,大灣區建設如火如荼,無論是創業、就業還是生活,都處處充滿機遇,不如為自己和下一代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畢竟,真正的「救贖者」從未離開過。他們就在咫尺之間。請認清那些虛情假意、將港人當作政治籌碼的國家,回到真正的家園,迎接嶄新的機遇。

(文章是作者的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web page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