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書店或志不在賣書】
【「某些」書店或志不在賣書】

每年去到五月,又是各大書商著手準備七月書展的時候,筆者每年都會到訪書展,除了可在現場得到額外的折扣外,更可在同一地方買入各式書籍,十分便利。但近年,確實有不少所謂獨立書商或是有特定立場的參展商會在場出售不利國安書籍,並且在下架後往往又有一些所謂獨立書店高調宣佈再次出售。我極度懷疑這根本是一個「試水溫」及「搞宣傳」的技倆,用以借書籍下架去宣傳另一種政治思想。
回想上年書展,書展期間至少有八本書被貿易發展局要求下架,其中包括區家麟的《最後的信仰》等等。當時,主辦方稱上述書籍的出版社「藍藍的天」某部分書籍內容敏感及收到投訴。筆者亦認同所有參展商必須遵守《參展商手冊及展覽會規則》和所有香港法例,包括香港國安法、《維護國家安全條例》、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及知識產權法等相關法律。
奇怪的是,「留下書舍」的創辦人之一岑蘊華向就《最後的信仰》下架大造文章,他先接受《獨媒》訪問,聲稱《最後的信仰》在書展被下架屬於該場地主辦方的決定,根據過往經驗,下架後的書反而銷情更好,令人更加想買到該書。此外,岑蘊華更現身獵人書店,夥同《最後的信仰》作者區家麟為讀者簽書及分享。筆者認為岑蘊華就是借下架一事「搞宣傳」,不但未有變得低調以淡化事情,反而大搞簽名會去作高調宣傳,務求一面做生意,一面將書中的敏感訊息大肆散佈。
談到「留下書舍」創辦人之一岑蘊華,若果大家對數個月前的香港中文大學媒體《大學線》發佈影片抺黑關愛隊一事仍有印象的話,當時,這個Project的導師正正是岑蘊華。當時,他針對關愛隊的報導更在「大紀元時報」、「自由亞洲」及「獨立媒體」等有既定立場的媒體上發酵,岑蘊華更在接受訪問時表示「開心得到迴響」。然而,筆者卻認為岑蘊華教授學生的手法極有疑問,透過潛入偷拍獲得的片段竟可視之為正當的報導?筆者看來岑蘊華更大機會是想挑撥市民對政府的仇恨,抹黑關愛隊的形象。
岑蘊華的既定立場明顯,絕非朝夕之事,他早年已在已倒閉的「立場新聞」擔任過採訪記者。眾所周知,「立場新聞」的立場偏頗,岑蘊華在這機構擔任記者,採訪的手法是否完全合法?新聞的真確性的確存疑,會不會只是跟從「立場新聞」的要求,去報導甚至製造新聞呢?筆者對此都相當質疑。
岑蘊華與另外四人合辦「留下書舍」,此書店亦順理成章,定必是充滿「立場」。從書店的網上平台可見,曾多次發文宣傳帶有既定立場的書籍,例如曾被控《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的前區議員李予信的個人書籍《留白》、邵家臻的《字裡囚間:明就明唔明就黎明》及《坐監情緒學》,上述的人過往的行徑如何,相信大家都看在眼裡。還有,不得不提的是《不明白:為什麼中國走到了這裡》,筆者認為此書籍某程度上是抺黑中國經濟及政治體制,更是借自由議題大造文章。另外,還有《滄海橫流要此身:流亡哲學人講座》,此書籍是講述香港2019年的反修例等事情,又是以甚麼白色恐怖及流亡英國等陳腔濫調去抺黑。從「留下書舍」的書籍,足以看得出此書店的立場真的是明顯不過了。
今年書展又會發生甚麼事?不用等待多久便會知道,當然,筆者覺得書本如同一把雙面刃,可以提升各人的知識層面,甚至從文字、紙張中領略到無限的大世界。但同時,邪惡的書本卻會涂毒所有人,甚至被煽動到做出不法行為,大家都應對此唾棄。
(文章是作者的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