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處理核事故的表現不如前蘇聯】
Fukushima
【日本處理核事故的表現不如前蘇聯】
Fukushima
文章:林伯強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發生黎克特製9級大地震,伴隨而來是衝天海嘯。巨浪不但摧毁了大量民居,更破壞了福島第一核電廠的反應爐,造成核廢物洩漏,嚴重危害人類與生態環境。這次事故在國際核事件分級表(INES)中被分類為最嚴重的7級,與1986年前蘇聯的切爾諾貝爾核災同級,是目前僅有的兩個7級事故。
回顧歷史,切爾諾貝爾核事故發生在1986年,位於前蘇聯的烏克蘭加盟共和國之內。當時因為工作人員操作不當,核電廠的4號反應爐功率在短時間內災難性地激增至最大設計負荷的10倍,導致蒸汽爆炸,撕裂反應爐的頂部,使爐心直接暴露於大氣中,釋放出大量放射性微粒和氣態核廢物,包括高放射性的銫-137和鍶-90。隨後空氣中的氧氣與超高溫核心中的石墨減速劑接觸,並燃燒了石墨減速劑,加速了放射性粒子的洩漏,飄到其他歐洲國家。
前蘇聯用盡了一切辦法來處理切爾諾貝爾核事故,首先派了大量消防員到場撲滅火災。最先有28名消防員到達災場救火,但他們對核事故毫不知情,只顧盡力救火,最終十天後撲滅火焰,但全數人都因為接觸高劑量輻射而死亡。其次,前蘇聯派出直升機飛進核事故災區,從空中傾倒了近2000噸碳化硼和沙子,最終制止了核反應。但是,一架直升機在投放硼沙之時,不慎槳葉打在旁邊大型吊車,立即墜毀於反應爐,4名人員不幸遇難。最後,前蘇聯派出大批軍人和工人,給炸毀旳反應爐修建鋼筋混凝土石棺,把其徹底封閉起來。
為了阻止切爾諾貝爾核輻射進一步洩漏,縱使當時前蘇聯經濟環境欠佳,但仍用盡了一切辦法,犧牲無數軍民,損失總共680億美元,防止核輻射波及其他歐洲國家。如果沒有前蘇聯的緊急應變措施,整個歐洲都會受到核輻射威脅,嚴重危害人類與生態環境。
對比之下,日本處理福島核事故為世人咎病。首先,日本通過水泵車或架設臨時水泵,將冷卻水注入爐心與燃料池後再進行排水,藉以保持反應爐在低溫停止狀態。到了2011年12月,日本政府聲稱反應爐己達到了低溫停止狀態,並宣佈核事故已經結束。但是,到了2013年3月,部分機組與燃料池突然停電,暫時失去冷卻循環能力,使反應爐再於處於運作狀態,重新敲響核危機的警鐘。雖然電力在數日之後恢復,反應爐重新冷卻,但仍有部分核輻射洩漏到周圍環境。到了2013年7月,核電公司首次承認福島核污水正洩漏流並流入太平洋,造成生態災難。
事件發展到2021年3月,核電廠區域共存有125萬立方米的核廢水,大約有27%的經淨化廢水除去了放射性同位素氚,但仍然含有銫-137和鍶-90。到了2023年8月,日本不理會周邊各國的反對,一意孤行把核廢水排放到太平洋。日本此舉遭到鄰近國家和地區的激烈反對,例如禁止日本漁農產品進口,嚴重打擊日本出口貿易。不但如此,鄰近國家紛紛勸喻國民避免到訪日本受核事故影響的區域,重創日本旅遊業。因為處理核事故不當,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的內閣支持度大幅下降12%,影響管治威信。
日本傾倒核污水進入太平洋,絕對是損人不利己的行為。受害的首先是日本國民,然後是全球民眾。此時此刻,日本政府應當停下來冷靜思考,參考前蘇聯的切爾諾貝爾核事故應變方案,為處理核污水投入更多資源,盡自己的本分,維護屬於全人類的地球。
(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