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藝術置於政治舞台,莊梅岩自編自導自演的「受害者」劇本】

筆者:眾院長

· KOL 精選
Section image

近來,舞台劇《我們最快樂》因為被煞停一度引起關注,當中的編劇莊梅岩大肆炒作,聲稱「創作毫無自由」,渲染「被打壓」的悲情形象。這種行為可謂是一種「軟對抗」,無疑只為借機抹黑香港政府,詆毀香港原有的創作自由,扭曲事實,更顯得其心中有鬼,庸人自擾。

據悉,莊梅岩在社交平台上發文,宣稱其編寫的舞台劇《我們最快樂》被煞停,並指即使舞台劇被取消「也不會後悔」。峰迴路轉的是,莊梅岩其後再次在社交平台上發文指該劇獲得「綠燈」,重新開啟預售。如此反覆,不禁讓人懷疑這是否是一次精心策劃的自我炒作?更何況,她的作品本質上並非單純的藝術創作,而是通過隱晦的比喻和暗示,影射香港「無自由、無公平、無希望」。這場的戲外戲,恐怕比舞台劇本身更令人啼笑皆非。

莊梅岩看似以藝術之名為創作發聲,但實際上卻頻頻將藝術變成政治的工具,甚至連藝術創作都擱置一邊。她曾公開表示,自己浪費了不少時間在與創作無關的事上,這些事究竟是什麼?不言而喻,就是持續不斷地搞政治、搞對抗。早於佔中時期,莊梅岩已將藝術置於政治舞台上,例如:於2015年成立「藝界起動」,試圖煽動藝術工作者一同左右政府的決策。

到2019年黑暴期間,莊梅岩亦多次參與反對活動,甚至與「支聯會」關係密切的劇團合作推出舞台劇,以宣揚對抗意識。她一邊聲稱自己「無自由」,一邊卻大肆利用舞台進行政治表演,這種行為無疑是對藝術的玷污。

藝術創作固然需要自由,但自由並不意味著可以毫無底線地散播不實言論、破壞社會和諧。作為一名創作者,莊梅岩應該明白,創作不應凌駕於道德之上。她一再為一己私慾,強行將藝術與政治扯上關係,更將培育自己的母校香港演藝學院貶低得一無是處,聲稱被「封殺」和「打壓」,這樣的行為不僅毫無品格可言,更是對社會的不負責任。香港進入由治及興的新階段,最需要的是和衷共濟,而不是散播謠言、干擾社會發展。

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化城市,《基本法》第34條明確保障香港居民進行學術研究、文學藝術創作和其他文化活動的自由。這些保障使得香港的文化藝術百花齊放,無論是音樂劇、舞台劇、電影等等,均可以多元題材進行創作。然而,莊梅岩卻一再聲稱「創作毫無自由」,這種言論無疑是在抹黑香港的文化環境,更是在試圖誤導公眾,挑動社會矛盾。她的居心叵測,只為製造假象,抹黑香港政府,這種行為實在值得警惕。

莊梅岩的所作所為,是典型的「庸人自擾」。她將一己私慾化為對社會的無端指控,將藝術創作淪為政治工具,這樣的行為嚴重影響了香港藝術界的形象。創作應該是為了社會和諧與進步服務,而不是用來製造矛盾、抹黑政府的工具。藝術工作者應回歸藝術本質,為香港的文化發展貢獻正能量。

(文章是作者的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web page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