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意抹黑難掩真相 「零分報告」自取其辱】
【惡意抹黑難掩真相 「零分報告」自取其辱】
筆者: 路見筆評

試想像一個單位,獨立冷氣隨意調節,設有會所,閒時可做運動健身,每房獨立洗手間,私隱度極高——這樣的居住條件,恐怕連不少香港市民都夢寐以求。你以為我們在談樓市廣告?抑或是哪間豪華酒店?非也——這是反中亂港分子Samuel Bickett筆下,對香港監獄的幻想式描述。如此荒誕可笑,令人啼笑皆非,這還稱得上是「監獄」嗎?
Bickett近日發表所謂「香港監獄研究報告」,聲稱本港監獄存在虐待、醫療疏忽、環境惡劣等問題,企圖以聳人聽聞的言論抹黑香港懲教署及特區政府。事實上,這份報告漏洞百出,內容充斥匿名來源與偏頗引述,毫無可信度可言。對於這種低劣的抹黑手法,懲教署署長黃國興已多次以事實逐一駁斥,全面揭穿其虛假本質。如此拙劣的「零分報告」,只會自取其辱!
罪犯自導自演 政治化表現可笑
Samuel Bickett是誰?他絕非外國媒體包裝的「政治犯」,而是一名因暴力襲警被依法定罪的罪犯。2019年黑暴期間,Bickett於銅鑼灣地鐵站惡意襲擊休班警員,行為極端暴力。最終被判監四個月零兩星期,服刑完畢後依法遞解出境。這些鐵證如山的法庭事實,早已戳破其所謂「人權律師」的虛假包裝。出獄後,Bickett隨即與反中亂港組織CFHK、「香港監察」等合流,將個人罪行包裝成「政治受害」,大搞政治表演,藉「眾籌」搵取私利。其套路與部分西方勢力的「代理人」如出一轍,背後是否有境外勢力操控,已昭然若揭。
匿名來源 老調重彈
Bickett的報告聲稱訪問了17名「前囚犯」,但全部為匿名人士。這種匿名「爆料」,正是反對派一貫慣用手法,虛構誇大,誤導國際視聽。更有甚者,Bickett自稱「親身經歷」監獄慘況,惟懲教署紀錄顯示其服刑期間從未提出任何正式投訴。所謂「證言」根本站不住腳,全屬子虛烏有。這種靠匿名、「Peter、Paul、Mary」式的虛構敘述,大玩「黑布蒙面」把戲,目的是製造聳動言論,煽動外部誤解,終歸是紙包不住火。
偏頗引述 自揭底細
報告所謂「公開資料」來源,幾乎清一色來自反中亂港媒體及人物,包括Hong Kong Free Press、Mark Clifford,以至「香港監察」等西方反華喉舌,猶如「全明星反華團伙」大集合。這些來源長期抹黑特區政府,缺乏任何客觀中立性,Bickett竟然自曝底牌,將一眾反華勢力「一網打盡」,暴露其政治動機與低劣手法,令人側目。
國際認可 事實勝於謊言
事實勝於雄辯。香港懲教署運作專業透明,無論設施管理、醫療保障、心理輔導、申訴機制,均屬國際先進水平。署長黃國興已於9月9日公開致函《紐約郵報》,逐一以事實澄清反駁。值得注意的是,從Bickett選擇在此時投函發表有關香港監獄的抹黑文章,極有理由相信,此舉與近期國際反華勢力高調「營救黎智英」行動互有呼應,明顯企圖配合外部勢力對特區政府施壓,混淆視聽,進一步抹黑香港法治與懲教制度。
根據World Prison Brief的權威數據,香港的監禁率僅約135人/10萬人口,遠低於美國的531人/10萬人口、英國的148人/10萬人口,甚至與以人道監獄聞名的挪威(58人/10萬人口)相比亦具優勢。香港懲教署致力於更生與人道待遇,推行先進的更生計劃,如「Project PATH」,並持續改善羈押環境,包括安裝防自殺安全風扇、升級通風系統及試行隔熱塗料等措施,在亞洲地區處於領先地位。
相比之下,美國監獄因高監禁率導致過度擁擠,設施老化,且再犯率高達76.6%,遠高於香港的約40%及挪威的20%。香港懲教署的更生成效及設施管理屢獲國際矚目,例如國際懲教與監獄協會(ICPA)曾讚揚其專業運作,與Bickett所謂「監獄慘況」的描述完全背道而馳,凸顯其指控的荒謬與無稽。
Bickett報告與文章,實乃一場政治鬧劇。匿名來源、偏頗引述、虛假指控,毫無說服力。香港懲教署以專業、透明贏得國際認可,在囚人士合法權益得到充分保障,決不容抹黑。全港市民應以理性看待事實,拒絕被反華勢力謊言蒙蔽。Bickett的「零分幻想曲」,只會自取其辱。香港真相不容玷污,法治榮譽不容踐踏!
(文章是作者的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