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民選政府是否代表人民的利益?】

文章:天機子

· 焦點
broken image

7月15日,美聯社與芝加哥大學獨立研究機構「全國民意研究中心」共同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結果顯示53%的受訪者認為民主沒有充分考慮到他們的利益,認為政府沒有代表像他們這樣的人之利益,而45%的受訪者懷疑大多數美國人的利益是否有議員代表,這表明美國居民對政府的信任程度較低。

美國一向高舉民主選舉,表示政府由選舉產生,便會聽從人民。另外,政府會實行人民支持的政策,或不實行人民不支持的政策。但是,根據2014年普林斯頓大學研究「Testing Theories of American Politics」,美國政府的政策多偏向經濟精英的意向(Economic Elite),而不是普遍巿民的意向(Average Citizen)。另外,多個歐洲學者於2018進行研究「Party government and policy responsiveness: Evidence from three parliamentary democracies」,調查1998-2010年間,英國、德國、丹麥共306項政治。結果發現不論人民支持或反對,民意對政策落實的影響不大,反而傳媒講得越多,人民便會跟從傳媒的意見。

因此,西方政府的政策未必順應民意,反而是偏向經濟精英,以及受傳媒的影響。其實,美國學者James Kerr Pollock分別於1926年出版《Party Campaign Funds》與1932年出版《Money and Politics Abroad》,其中指出美國的「金權政治」,即是政黨選舉需要靠宣傳,而宣傳靠資金,最後金主便控制了政黨,致使政策偏向經濟精英,而不是平民百姓。

再者,根據2017哈佛大學研究《Why competition in the politics industry is failing America》,指出美國兩黨政治缺乏競爭,因為民主黨與共和黨,合共佔美國約人口50%。換句話說,民主黨與共和黨,只需滿足各自的支持者便能有機會執政,相反剩下50%人民便沒有政黨代表其利益。所以,「金權政治」提高了選舉門檻,並使新政黨因缺乏金主支持,而難以出現並執政。例如,美國金主給錢國會議員推動法案,而這些法案有利於金主,金主賺到錢後便給錢答謝國會議員,而議員又會繼續推動有利金主的法案,造成一個循環。

另外,美國金主透過控制主流媒體,從而帶動人民的選舉風向,讓其支持的政黨能獲得選民的選票,以致勝出選舉並執政。例如,2019年,美國90%傳媒由5家企業操,包括News-crop、CBS、Disney、Time Warner等等。這些傳媒機構利用民眾原本的喜好或恐懼進行宣傳;利用簡易文字灌輸片面資訊,改變人民觀感和看法;利用特定讀者群的媒體,進行思想灌輸;利用社會領袖和專業人士進行宣傳。因此,美國每次選舉總離不開大量的媒體宣傳,而政黨的取勝關鍵不太在於政績與政綱的好壞,反而在於政黨的籌款能力與宣傳攻勢。

總括而言,西方世界高舉民主選舉,認為政府由選舉產生,便會聽從民意,但實際上政府只聽從有錢人的意願。另外,一般認為政府會實行人民支持的政策,但實際上普通人的意向無法影響政策的落實,反而政府會推行有利於經濟精英的政策,這就是西方世界的「金權政治」

(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web page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