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棄卒劉珈汶的西方自由幻想夢碎】
【西方棄卒劉珈汶的西方自由幻想夢碎】
筆者:眾院長

亂港逃犯劉珈汶早於2021年潛逃到幻想中的「自由世界」,以為從此可以得到英國庇護,繼續其所謂的「抗爭」。但諷刺的是有英國媒體報導有英國警方到劉珈汶居住地區所屬的泰晤士河谷上門找她,更要求她簽署一份「諒解備忘錄」,並且要求她要「避免參加公眾集會」以及「停止任何可能對你引致風險的行動」。劉珈汶以為自己能在西方世界找到一片「自由的天堂」,卻赤裸裸地揭示了她的天真和西方國家的虛偽,令人啼笑皆非。
劉珈汶惡行連連,難怪連英國都將其標籤為「麻煩製造者」。劉珈汶曾以「香港民主委員會」(HKDC)高級國際倡議幹事的身份,四處遊說西方國家干預香港事務,並鼓吹港獨。她四處散播針對香港政府和中國的虛假言論,誇大事態,試圖引發國際對中國的制裁和壓力。她不僅利用傳媒和社交平台宣傳謠言,還挑撥香港市民與政府之間的對立。劉珈汶多次炒作「香港人權被侵犯」的議題,在社交媒體上煽動仇恨情緒,激化矛盾,助長社會撕裂。這些行徑,無疑是對香港穩定的蓄意破壞。
被警方國安處通緝後,她依然沒有收斂,試圖依靠西方國家的庇護繼續從事反華活動。她公開尋求外國勢力的支持,企圖通過西方政治力量干預香港司法制度,破壞香港的國際形象。她的所謂「國際倡議」,不過是借外部勢力攻擊中國和香港,成為了西方國家「反華工具」的一部分。
當這些黃絲失去利用價值時,就如劉珈汶一樣迅速被標籤為「麻煩製造者」,淪為「政治垃圾」,用完即棄。事實上,西方國家為了自身利益,已經開始削減對亂港組織的資助。例如,美國凍結資助「美國之音」和「自由亞洲電台」等反華平台,英國也因財政困難停止對在英亂港組織的撥款。這些行動表明,西方國家對亂港分子的態度從昔日的「民主鬥士」,到如今的「政治負資產」,早已發生根本性轉變。
劉珈汶的遭遇正是這一現實的直接體現。她被英國警方要求簽署備忘錄,不得參與公眾集會,甚至被警告停止一切「可能引發風險的行為」。這一切表明,英國對她的「庇護」僅限於表面,發現她可能引發更多麻煩時,第一時間選擇的不是保護,而是限制,迫不及待地想要限制她的活動,正是對她過去對西方世界「民主自由」幻想的最殘酷打臉,如今成了棄卒,甚至連一點體面都沒有了。
劉珈汶的天真,還體現在她對英國政府的期待。她似乎仍然認為英國會像她的「救世主」一樣,為她的自由和權利而戰。然而,現實卻是,英國政府對她的態度冷漠且現實。當英國警方要求她簽署備忘錄時,她的選擇只有「別無選擇地簽署」。
劉珈汶被用完即棄,無疑是對所有亂港分子的警示。那些幻想依靠外部勢力達成個人政治目的的人,終究會發現,他們不過是大國博弈中的棋子。當棋子失去價值時,等待他們的只有被丟棄的命運。劉珈汶淪為棄卒的下場,正是她背叛國家、挑動分裂的代價。
(文章是作者的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