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破謊言 捍衛公平公正立法會換屆選舉】

· 立會備戰
Section image

近日,香港特區順利完成完善選舉制度後的首次立法會換屆選舉。這是香港民主發展的重要里程碑,標誌著「愛國者治港」原則全面落實,香港由亂及治、由治及興邁出關鍵一步。選舉莊嚴有序,候選人背景多元、政綱務實,充分展現新選制具廣泛代表性、政治包容性、均衡參與及公平競爭的優勢。

然而,少數偏頗媒體、政客及網絡推手,仍慣用抹黑、歪曲手法,企圖否定選舉合法性與公正性,阻礙香港前進步伐。我們必須堅決澄清謬論,戳破其險惡用心。

反駁「選舉論壇受控,合法性質疑」謬論

有偏頗傳媒及反政府人士批評,電視台取消主辦論壇,改由政府主導,是為了確保選舉「清一色」及受控。這種說法完全是顛倒黑白。

首先,過往由個別傳媒機構主導的論壇,往往淪為政治表演的舞台。主持人帶有預設立場,議題設置充滿陷阱,候選人被迫在「政治光譜」上表態,而非聚焦於政策辯論。這種充滿「火花」的對抗,實則是激化社會矛盾的政治騷,對解決民生經濟問題毫無助益。正如候選人陳進雄所言,對於缺乏傳統媒體資源支持的候選人而言,一個公平的平台至關重要。

由政府主辦的選舉論壇,正正確保了所有候選人,不論背景、名氣或資源,都能在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平台上,向全港市民闡述其政綱和理念。這不是「控制」,而是「賦能」,是讓選舉回歸理性務實,讓選民能夠清晰比較各位候選人的政策優劣和治理能力。所謂「清一色」的批評更是無稽之談。候選人雖同為愛國者,但其背景涵蓋商界、專業、勞工、基層等不同階層,政見亦有差異,這正是均衡參與的體現。他們共同的「底色」是對國家和香港的忠誠,這恰恰是確保未來議會能夠為香港整體利益服務的基石。

戳破「利益衝突」與「群帶關係」的陰謀論

有網媒以所謂「選舉廣告•拆解」為題,暗示選舉宣傳工程存在「群帶關係」和利益問題,企圖以此削弱選舉的公信力。這種手法是典型的抹黑伎倆,即透過捕風捉影的聯想,製造「瓜田李下」的嫌疑,卻沒有提出任何實質證據證明當中存在違規或利益輸送。

特區政府為推廣一場關乎全港市民福祉的重大選舉,動用公共資源進行宣傳,是其應有之義,亦是世界各地政府的普遍做法。相關的採購和委託工作,必然依循既定的政府程序和規例進行,確保公帑用得其所。將正常的商業合作關係曲解為「群帶關係」,純屬惡意中傷,其目的就是為了在公眾心中埋下不信任的種子,從根源上否定政府一切努力。這些媒體的焦點並非監察公帑,而是不擇手段地攻擊選舉本身。

揭穿針對動員工作的惡毒攻擊

反對派將矛頭指向選舉動員工作,手段極其卑劣。他們四處散播一張在先人靈堂出現選舉海報的照片,配上「靠死人投票」「先人係真正的沉默大多數」等惡毒字眼,藉極端個案無限放大,污衊整個宣傳工作,暴露其為達政治目的而不擇手段、毫無道德底線的本質。同時,他們又醜化懲教署向在囚人士提供選舉資訊的安排,刻意渲染「獄中海報過多」來挑撥負面情緒,甚至間接質疑在囚人士的投票權。這極其虛偽:根據香港法律,在囚人士依法享有投票權(特定罪行除外),提供選舉資訊正是保障公民權利、體現法治精神的應有之舉。反對者對此冷嘲熱諷,實則變相鼓吹剝奪部分市民的合法權利,與他們平日高喊的「人權」理念完全背道而馳。

看清以「滋擾攻擊」為實的所謂「監察」

更有一撮人發起針對政府部門的滋擾式攻擊,企圖以癱瘓公共服務的方式來衝擊選舉的公信力。他們發起運動,提供「攻略」和「範例」,鼓動市民大量舉報所謂的「非法選舉橫額」。這早已不是正常的公民監察,而是一場有組織、有預謀的政治滋擾,意圖加重政府部門的行政負擔,阻礙選舉工作的正常進行。

此外,諸如「關愛隊在投票後會否獲資助」、「中學生被強迫參與選舉活動」等指控,署方早已澄清關愛隊無任何與選舉相關援助金計劃,指控均是毫無根據的謠言和揣測。其目的只有一個:在社會上散播不信任和對立情緒,將所有善意的社區動員和公民教育都污名化為政治交易或強制手段。

香港經歷了太多虛耗光陰的政治爭拗。此次立法會選舉的順利完成,為香港帶來了告別破壞、聚焦建設的希望。新一屆立法會議員肩負著市民的期望,將在行政主導的體制下,與政府共同解決房屋、醫療、青年發展等深層次矛盾,帶領香港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我們應看清這些攻擊背後的政治圖謀,唾棄那些只懂破壞、不懂建設的言論。讓我們共同支持新一屆立法會,監督並鼓勵他們為香港的繁榮穩定和市民的福祉做實事、謀實惠,共同譜寫香港良政善治的輝煌新篇章。

(文章是作者的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web page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