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畢業禮現抗議亂象 黑暴死灰復燃不容姑息】

· KOL 精選
Section image

昨天舉行的香港中文大學第95屆畢業典禮,原本應是莘莘學子慶祝學業完成、邁向人生新階段的莊嚴時刻,卻因個別畢業生的充滿政治意味的抗議而蒙上陰影。

據報導,今日畢業典禮期間出現一段插曲,一名身穿畢業袍的女子於百萬大道遊走,臉戴白色面具,口部位置繪有紅色交叉,引起在場人士注意。據消息人士透露,該女子為主修社會工作的應屆畢業生李凱雯。筆者認為這畢業生戴上白色面具與2019年黑暴手法如出一轍,令人震驚。

此等行為不僅破壞典禮莊重,更暴露出中大教育與管理制度的深層問題。筆者甚至覺得事件不應止於譴責個別學生,更應全面檢視學系導師的教學責任、大學管理層的監督失職,以及整體學術氛圍的偏差。

教育失守:導師責任何在?
李凱雯來自社會工作學系,本應培養理性、務實、具社會責任感的學科。然而,畢業生卻選擇以挑釁方式破壞典禮秩序,反映出其價值觀與行為準則早已偏離專業訓練的初衷。

筆者質疑,這些學生在校期間所接受的教育是否過度政治化?導師是否未能履行教學責任,反而默許甚至鼓勵學生以激進手法表達立場?若一個社工系畢業生以煽動方式進行抗議,是否代表其對社會穩定與公共秩序毫無尊重?

教育不應成為政治操弄的工具,導師更不應成為思想偏激的推手。中大必須正視教學內容與導師言行,防止學術場域淪為政治溫床。

管理鬆散:校方監督失職
事件發生於校長盧煜明首次主持畢業典禮之際,象徵新任校長欲帶領中大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然而,下午典禮卻出現抗議行為,保安雖迅速介入,但事件已造成輿論。

筆者認為,校方在典禮安排與現場監督方面明顯失職。畢業生能夠戴上具政治象徵的面具、站在人群中心、召喚傳媒到場,顯示校方對學生行為缺乏有效預防與管控。主任、導師、學院管理層是否曾就學生行為作出指引?是否有機制防止典禮被政治化?若無,則反映出整體制度鬆散,難以維護校園秩序。

李立峯赴台研討會表明政治偏向
近日,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李立峯受邀出席台灣中央研究院舉辦的研討會,主講「香港社會運動的演變與心理調節」。這個所謂學術研討會,表面上是學術研究,實際上卻充斥反中央、分離主義色彩,背後更被指是由台灣當局出資營運、被稱為民進黨「白手套」的政治工具。筆者在網上的報導得知,該活動邀請多位國際學者,據悉香港多間院校已因教育局通知而婉拒出席,李立峯卻仍堅持赴台,引起社會關注 。

筆者認為,李教授此舉不僅無視官方立場,更反映出中大學術界部分人士仍抱持反中立場。李立峯過去曾多次發表具政治傾向的言論,包括在反修例運動期間以學術名義進行民調,試圖合理化激進行動 。他亦曾在亂港媒體發表文章,抹黑港區國安法,甚至為違法被告辯護,宣稱其口號並非分裂,而是「爭取自由與公義」 。

此等言行不僅偏離學術中立,更可能影響學生價值觀。中大若繼續容許此類學者主導教學與研究,將難以建立健康、理性的學術氛圍。

台灣教育令香港學生赴烏參軍
早前有香港學生Lid赴台留學後,竟轉往烏克蘭參軍,引發社會震撼。雖然個案未必具代表性,但筆者認為,台灣教育體系長期以「民主抗爭」為包裝,實質灌輸對抗思維,煽動年輕人走向激進路線 。

此現象不容忽視。香港學生在台灣接受教育後,若被引導參與外國戰爭,反映出思想滲透的嚴重性。中大作為本地頂尖學府,應警惕類似思想在校園蔓延,防止學生被外部勢力利用。

V煞面具再現黑暴手法
今次畢業禮有畢業生佩戴白色面具疑似示威與2019年黑暴期間暴徒戴V煞面具掩飾身份、煽動群眾、挑戰權威一樣。如今再度出現,令人憂慮黑暴思潮死灰復燃。

筆者認為,社會不應對此掉以輕心。中大作為培育未來棟樑的地方,若任由學生以此方式表達政治立場,將助長對抗文化,破壞社會穩定。校方必須果斷處理,防止類似事件重演。

(文章是作者的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web page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