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換屆選舉:高質民主護航香港「由治及興」新征程】

· 高松傑專欄
Section image

2025年12月7日,香港特區將迎來第八屆立法會換屆選舉,提名期於10月24日正式拉開帷幕。這是完善選舉制度後的第二次立法會換屆,不僅承載着延續香港良政善治勢頭的使命,更關係到特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能否持續突破、實現高質量發展。國務院港澳辦署名「港澳平」的評論文章《選好立法會 再上新台階》明確指出,此次選舉是展現高質量民主新氣象的重要契機,通過有序更替實現選賢與能,正是民主真諦的生動體現,筆者非常認同,以下我有幾點看法。

一、時代關鍵節點:立法會選舉的戰略價值

當前香港正處於「由治及興」的深化階段,2025年既是國家「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的謀篇布局之年,特區政府「拼經濟謀發展惠民生」的各項部署進入關鍵實施期。立法會作為特區管治架構的核心組成部分,其職能發揮直接關係到香港發展大局的推進質效。

根據《基本法》規定,行政、立法、司法機關各自依法履行職責,其中行政與立法機關的「互相制衡、互相配合」是特區政治運作的重要原則。第八屆立法會誕生於香港全力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加速北部都會區發展的關鍵時刻,必須延續現屆立法會的良好傳統,在「行政主導、愛國者治港」原則下進一步優化行政立法互動,為特區政府深化改革、破解發展難題提供堅實制度支撐。從土地供應到產業升級,從民生改善到國安維護,新一屆立法會的議政質量將直接影響香港未來數年的發展軌跡,可謂「一屆選舉,五年根基」。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行政立法同心治港創未來」研討會上亦強調,冀與新一屆立法會衷誠合作,在創新改革中打開發展新局面,這一表態更凸顯了此次選舉對於香港發展的戰略意義。

二、制度優化實踐:立法會的全新面貌與實績印證

完善選舉制度徹底扭轉了過去反中亂港勢力騎劫議會的混亂局面,為立法會重回正軌鋪就了制度基礎。此前長期存在的「拉布」阻撓、流會癱瘓、刻意侮辱官員等亂象徹底消失,議員勾結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的違法行為得到根本遏制,立法會終於回歸「匯聚民意、監察政府、制定法律、完善政策」的法定職能定位。

四年來的實踐數據充分印證了新制度的顯著成效:現屆立法會審議通過法案約130條,較上一屆同期增幅達60%;財委會審批261個項目,總承擔額高達6972億元,其中5200億元專項支持124個工程項目,涵蓋土地發展、房屋供應、交通基建等關鍵領域,這些撥款落地直接助推了香港經濟容量擴充與競爭力提升。

在立法質量上,現屆立法會交出了多份標誌性答卷:《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的通過,圓滿完成了延宕26年的《基本法》第二十三條本地立法憲制責任,為香港長治久安築牢了法律防線;《簡樸房條例草案》直面「劏房」這一困擾香港十餘年的民生難題,為基層市民居住環境改善提供了法治保障;剛剛通過的《2025年道路交通(修訂)(網約車服務)條例草案》,結束了長達10年的網約車規管空白,既規範了行業發展,也便利了市民出行。此外,《2023年區議會(修訂)條例草案》推動地區治理架構撥亂反正,《2023年行車隧道(政府)(修訂)條例草案》落實三隧分流緩解交通壓力,《2022年發展(城市規劃、土地及工程)(雜項修訂)條例草案》精簡建設流程提速發展,每一部法案都緊扣香港發展急需與市民核心訴求。

立法過程的嚴謹性與民意回應力同步提升。自2022年以來,政府因立法會意見對各項條例草案提出超過1800項修正案,較第六屆立法會同期翻倍,這一數據背後,是行政立法良性互動的生動體現,更是立法工作貼近民意、回應民需的直接印證。

三、互動機制創新:行政立法同心的民生獲得感

完善選舉制度不僅重塑了立法會運作生態,更推動行政立法關係回歸理性協同,一系列創新溝通機制的落地,讓市民成為直接受益者。除傳統的政務司司長與內會正副主席定期會議外,行政長官引入的兩項新安排成效卓著:

前廳交流會已成功舉辦20次,2025年初的優化升級更以事務委員會為基礎實行分組討論,使議員與官員能針對特定領域展開聚焦交流。這種「政策醞釀早期介入」的模式,讓立法意見提前融入政策設計環節,有效避免了後期修訂成本,更確保了政策與民意的同頻共振。

「立法會行政長官互動交流答問會」則打破了傳統答問會的刻板模式,實現從「一問一答」到「雙向互動」的轉變。行政長官預先設定重大策略性議題,議員既可提問質詢,也可表達見解,行政長官亦能主動諮詢意見,這種平等溝通機制為重大議題達成社會共識搭建了重要平台。

2023年4月的大灣區職務訪問更成為行政立法同心的經典案例:行政長官率領83位立法會議員及多位司局長組成龐大代表團,走訪深圳、東莞、佛山、廣州四城。這次訪問不僅為香港參與大灣區建設探路鋪橋,更以實際行動展現了行政立法齊心推動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決心,為跨界別、跨區域合作樹立了典範。

四、民主本色彰顯:人事更替中的選賢與能邏輯

隨著提名期臨近,立法會人事更迭成為輿論關注焦點:部分現任議員因個人規劃、年齡等原因宣布不再參選,政團社團陸續公布參選名單,各界別新人也在積極籌備參選事宜。對此,立法會主席梁君彥指出,過去幾次換屆平均逾三成至四成議員不尋求連任,這種更新換代是議會健康運作的常態。

更為核心的是,新選舉制度下的人事更替始終貫穿「選賢與能」的根本原則。正如「港澳平」文章強調,此次選舉不存在「祝福名單」,也沒有「特殊待遇」,任何經法定程序確認的合資格候選人,都將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展開公平競爭。這種競爭不是利益博弈,而是「比政綱、比能力、比形象」的實力較量,是對候選人是否熟悉社情民意、能否推動解決實際問題、是否堅守愛國立場的綜合考驗。

行政长官李家超早在2025年3月便明确表示,要全面部署确保选举顺利举行,目标是选出爱国爱港、有能力、有担当的立法会议员,這與新選舉制度的核心精神高度契合,更為選舉方向定下基調。這種以能力為核心、以民意為導向的選舉邏輯,正是香港高質量民主的最鮮明特徵。

五、共赴發展之約:市民參與的時代意義

當前國際形勢錯綜複雜,香港發展面臨機遇與挑戰並存的局面。要在波譎雲詭的環境中穩步前行,關鍵在於維護行政立法的良好互動,確保「愛國者治港」原則落到實處。立法會議員作為「治港者」重要一員,其素質能力直接關係到良政善治的實現效果,關係到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等各項事業的推進質效。

對市民而言,積極參與12月7日的投票,就是以實際行動為香港未來把脈定向。選出那些深入社區、洞悉民情、敢於擔當的愛國者議員,就能確保行政與立法在愛國愛港的共同基點上形成合力,就能推動更多惠民政策落地、更多發展難題破解。從北部都會區的規劃建設到大灣區的資源對接,從房屋問題的逐步解決到產業升級的加快推進,每一個民生期盼的實現,都離不開一屆高素質立法會的支撐。

筆者認為第八屆立法會選舉,是香港高質量民主的一次重要實踐,更是香港開啟發展新篇的關鍵契機。當選賢與能的理念深入人心,當行政立法的協同形成常態,當市民的參與熱情轉化為選舉實踐,香港必能在「一國兩制」的正確軌道上持續前行,書寫「由治及興」的更精彩篇章。 十二月七日,立法會換屆選舉將至。 這是一次選擇未來的機會! 我們每個人都應履行公民責任,為自己投票,為香港投票!筆者將會全力投入,呼籲大家積極參與,選出心儀的愛國者,讓他們聯合政府,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並投入選舉共創未來!

(文章是作者的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web page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