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對香港的意義】

· 馮煒光專欄
Section image

今年是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我國在長達14年的奮戰中,以3500多萬同胞傷亡、大半個中國被蹂躪、930餘座城市被佔領、4200萬名難民無家可歸的代價,終於戰勝了日本侵略者。這是何其重大的代價,故9月3日我國將舉行大閱兵,既是對戰爭勝利的紀念,也是對死去的同胞和傷亡將士的緬懷。

香港在1941年12月8月日起也被日軍覬覦,並在18天後淪陷。此後的3年零8個月裡,港人也歴盡艱辛。我媽媽當時才幾歲大,但記憶猶新。她常說:奶奶告訴她,為了保護自己,上街時必須涂黑自己的臉,以免被日軍盯上,不單貞節不保,且可能會喪命。簡單幾句話,盡顯她們當年在日軍鐡蹄下的惶惶不可終日。

港人在抗擊日本法西斯主義者,也有貢獻。1942年2月在西貢成立的東江縱隊港九大隊,在營救內地文化人及盟軍時,出過不少力。戰後還因此而獲盟軍軍人或其後人的感謝。曾任港九大隊國際工作小組組長的中共黨員黃作梅,更在1947年2月獲英皇喬治六世邀請,到倫敦參加勝利大遊行,並被授予MBE(Member of the British Empire) 勳章。黃作梅是唯一獲得這項榮譽的中共黨員。前幾年許鞍華有齣獲奬電影《明月幾時有》,其中男主角彭于晏的原型便是港九大隊的短槍隊大隊長,傳奇神槍手劉黑仔。

戰爭的硝煙已遠去80年,世界局勢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我們不應忘記歴史,不應忘記我國包括香港特區曾被法西斯主義者踐踏蹂躪。誠如近日大火的電影《南京照相館》在片末播出的8個大字:「銘記歴史,吾輩自強」。自1839年的鴉片戰爭至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我們中國在100多年的歴史裡,逢打必輸,被譏為「東亞病夫」。我們中國人在列強眼中是被宰割的對象,我國幾近被瓜分。在這個飽受欺侮的年代裡,我國不少仁人志士苦思救國強國之路。最後我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我們中國人民終於站起來了。之後我們又經過了艱難的探索,不堪回首的「十年浩刼」才找到富起來的道路。之後再在今天的習近平新時代裡強起來。我們由「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歴盡艱辛。今天我們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是美西方不可忽視的力量。我們的九三大閱兵,備受全球矚目。這些都是得來不易的局面。我們必須珍惜,也應公道地評價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沒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我們只會重蹈孫中山口中的「一盤散沙」。沒有中國共產黨的超強協調能力,我們如何完成劃時代的大工程?以我們港人今天正在享用的港珠澳大橋和深中通道為例;這都是中國共產黨協調下才能順利完成的。

港人由於歴史原因,對抗擊法西斯的戰爭,不甚了了。對我國自19世紀中葉的飽受欺凌,所知不詳。趁着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 周年,我們應多了解我國飽受欺凌的歴史,我們不會「販賣仇恨」,不會記恨今天的別國,但我們應汲取教訓,理應在自己崗位上盡一分力,好讓國家不會重演被欺凌的歴史。

(文章是作者的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web page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