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前夕百人抗貧交流會 怒批長者護理資源短缺「嗌救命」才獲吹頭】
【施政報告前夕百人抗貧交流會 怒批長者護理資源短缺「嗌救命」才獲吹頭】
記者:REMY YIP

新一份《施政報告》將於9月17日公布。在此前夕,社福界於昨天(14日)舉辦抗貧聯盟交流會,約百名市民針對勞工、住屋、醫療及教育四大範疇表達不滿與訴求。多名與會者批評政府削減或取消多項津貼,包括醫療資助及2,500元學生津貼,認為措施令基層生活更困難;亦有市民反映長者護理中心人手不足,甚至有長者需「嗌救命」才獲協助吹乾頭髮。房屋問題同樣引起關注,不少人擔心簡樸房制度會使租金上升及認爲過渡性房屋配套不足、位置偏遠,生活成本不降反升;勞工方面則有人質疑輸入外勞影響本地就業,並批評銀髮經濟政策欠缺對長者的實際保障。
交流會中,房屋議題成為焦點之一。有市民表示現居月租約2,000多元的劏房,擔心未來或被取締,並批評政府應將辦公室裝修經費用於改善民生。部分與會者憂慮簡樸房制度會令業主將裝修費轉嫁至租金,且長者未必能辨別單位是否合資格。他們認為簡約公屋配套需加強,兩年居住期不足以銜接至公屋,並呼籲重啟現金津貼試行計劃。另有居民指過渡性房屋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計算車費與餐飲開支後,實際開支不比市區劏房低,甚至有人後悔搬遷。亦有聲音批評部分南亞裔人士輪候公屋速度較快,建議政府落區時應深入基層社區。
醫療方面,不少市民反映對醫療改革收費及地區康健中心功能認識不足。有患黃斑病變的市民指,一隻眼已失明,另一隻僅餘一成視力,申請醫療津貼時被告知人手不足無法安排治療,待可安排時資助已過期,批評政府「收番」津貼。另有小組指出,市民普遍不清楚如何申請醫療費用減免,亦不了解公立醫院收費,認為政府應加強宣傳。
勞工議題上,有市民指政府推行輸入外勞與實際情況不符,部分快餐店員工工時被削減,甚至被外勞取代,質疑現時外勞比例已達5%,要求檢討政策。亦有人批評政府舉辦的招聘會流於形式,企業以「聘不到本地工人」為由聘請外勞,變相壓低工資。另有小組關注銀髮經濟、零散工保障及酷熱天氣下的工作安全,質疑現行政策未能保障長者就業選擇。
在安老服務方面,有長者情緒激動地表示希望能有尊嚴地安享晚年,並有人提出爭取安樂死,指部分長者因病痛折磨選擇自殺。亦有市民指長者護理中心人手不足,曾出現長者被放回床上時頭髮仍濕透,需自行吹乾,甚至要「嗌救命」才獲協助,反映安老服務資源短缺及人手安排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