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樂」水爭議持續|健康無價 ? 政總驚現數十箱公務員自購水】

記者:CharlotteY

· 本地,港聞
Section image

香港政府辦公室轉用內地品牌飲用水政策引發公務員實際行動反彈。近日金鐘政府合署地下被發現堆積逾五十箱本地品牌樽裝水,包括「Bonaqua」、「維他」及「Cool清涼水」等。據悉,此為公務員因擔憂新供應商「鑫樂」過往的安全紀錄而集體自發訂購,現象已蔓延至多區政府辦公室。這場「訂水潮」凸顯公務員對政府聲稱「嚴格把關」的新飲用水仍存疑慮,也讓年省1600萬港元的採購決策陷入爭議。

政府物流服務署上月批出為期三年、總值1.66億港元的飲用水合約,其中港島及離島區採用內地品牌「鑫樂」,其製造商樂百氏曾於2017年被《人民日報》旗下媒體披露三年內六次因質量問題上黑榜,涉及致癌物溴酸鹽超標等問題。雖然政府強調招標過程嚴格,要求供應商每兩個月提交獨立實驗室檢測報告,但仍有公務員直言「健康無價」,選擇與同事合資訂購其他品牌飲用水。

Section image

現場觀察發現,金鐘政府合署低座大堂的扶手電梯底成為臨時「水貨集散地」,堆積的箱裝水主要為1.5公升大容量包裝。有送貨工人透露,自政府轉用新供水商後,每日都有大量飲用水送抵各政府部門,「都是公務員自己夾錢買」。部分公務員為節省開支,則改為自行煲水飲用。這47層的政府合署內,包括律政司、運輸署、環保署等多個重要部門。

行政長官李家超日前回應事件時強調,政府非常重視飲用水安全,招標制度要求嚴格,若發現水質不符標準將立即終止合約。物流署則表示,新合約年均開支約5,533萬港元,較舊合約每年節省1,600萬港元,所有中標品牌均符合香港《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標準。首份水質檢測報告預計本月提交,政府也會不定期抽樣檢查。

這場風波反映政府採購政策面臨「性價比」與「公眾信心」的平衡難題。一方面,新合約確實大幅節省公帑;另一方面,供應商過往紀錄與公務員實際選擇,暴露出安全認證機制與民間信任存在落差。隨著更多檢測結果公布,這場飲用水之爭能否平息,將考驗政府的危機處理能力。

web page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