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立的士、網約車司機強制退休年齡|築牢交通安全防線】

· 高松傑
broken image

近日,香港荃灣如心酒店外發生的嚴重交通意外令人痛心,一名80歲的士司機撞死菲律賓籍遊客,筆者對此深表難過和痛心,並向不幸離世的菲律賓籍遊客及其家屬致以深切慰問。事件令的士司機設強制退休年齡引起社會廣泛討論,筆者從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維護公眾出行權益的角度出發,都認為,為的士、網約車、小巴、巴士等營運司機設立70-75歲的強制退休年齡十分必要。

隨着香港人口老齡化,職業司機群體同樣面臨老齡化問題。據相關數據顯示,2023年5月公布的數據表明,的士司機群體裏仍有1600多位80歲以上高齡的人士。從2013-2022年,涉及年長的士司機的交通意外占比從8%飆升至27%,2021-2022年,70歲以上司機涉及的交通意外數量分別為876起和890起,呈上升趨勢。這些數據直觀地反映出,高齡司機已然成為道路交通安全的一大隱憂。

儘管現行香港法例規定,70歲或以上的駕駛人士續領駕照時需提交體格檢查報告,但這一舉措在保障公共安全方面仍存在漏洞。高齡司機即便能提供體檢報告,可在實際駕駛過程中,面對突發狀況時的反應速度、身體協調能力等,都難以與年輕司機相媲美,這無疑大大增加了事故發生的風險。

放眼世界各國及內地,不少地區都對營運司機的退休年齡有着明確且嚴格的規定。在內地,出租車司機法定退休年齡通常為男60歲、女55歲。一些發達國家,如日本,對於從事客運服務的司機,強制退休年齡多設定在65-70歲之間。在新加坡,公共交通司機的退休年齡一般不超過70歲。這些地區通過設置合理的強制退休年齡,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公共交通的安全運營。

或許有人會認為,安全駕駛應以健康狀態為核心,而非單純依據年齡劃線。不可否認,健康狀態的確是安全駕駛的關鍵因素,但筆者認為年齡與健康狀況之間存在着緊密的關聯。隨着年齡增長,人體機能不可避免地衰退,視力、聽力下降,反應遲緩,身體協調性變差,這些變化會直接影響司機的駕駛能力。相比年輕司機,高齡司機在駕駛過程中更容易出現疲勞、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一旦遭遇突發狀況,往往難以迅速做出正確反應。此外,統一設定強制退休年齡,便於政府進行規範化管理,避免因個體健康評估的主觀性和不確定性,導致監管漏洞的出現。

筆者認為,為的士、網約車、小巴、巴士等營運司機設立70-75歲的強制退休年齡,是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及人命的必然選擇。這不僅有助於降低交通意外發生的概率,保護廣大乘客及行人的生命財產安全,還能促進營運司機群體的年輕化、專業化,提升整個行業的服務質量。當然,在實施強制退休年齡政策的同時,政府和相關部門也應關注高齡司機的就業轉型問題,為他們提供必要的培訓和支持,幫助他們平穩過渡到新的生活階段。唯有如此,才能在保障公共安全的前提下,兼顧社會的公平與和諧。

(文章是作者的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web page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