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區聽民聲 貼地見意誠
特首首場施政報告地區諮詢會】
【落區聽民聲 貼地見意誠
特首首場施政報告地區諮詢會】

李家超特首日前親自出席了今年首場施政報告地區諮詢會,與來自不同界別、不同背景的市民面對面交流。這種主動落區、親自聽取意見的做法,無疑為施政注入了更多溫度和人情味,也讓人看到特首誠懇和接地氣的一面。
今次諮詢會選址紅磡灣馬頭涌官立小學,現場有超過一百一十位市民及業界代表參與,大家關心的議題包羅萬有:有青年人擔心生育率低迷,有社工關注長者安老,有來自金融、建築、創科、非牟利團體的代表發表意見,也有少數族裔和殘疾人士分享他們的困難。由公共房屋、工商舖市場、青年宿舍到創新實驗室、社區共融,現場討論氣氛熱烈,充分反映香港社會多元而複雜的需要。
值得一讚的是,李家超並沒有只作表面工夫。他對各種意見都一一回應,既有大方向的說明,也不乏細緻的落實思路。以生育率為例,特首坦言十分關注,並詳細解釋政府現時推行的「組合拳」——不只是現金獎勵,更有退稅免稅、輔助生育、託兒服務、甚至加快上樓等措施,務求拆解年輕家庭的後顧之憂。這種回應,既有溫度,也顯示政府真的有用心思考實際困難。
另一個亮點,是不少出席者都提出創新建議。例如有市民建議設立社區創新實驗室,讓不同人士在有限資源下,嘗試新想法、試驗新模式。也有社工建議建立長者數據庫,方便前線同工更快識別和支援獨居長者。對於這些建議,特首都展現開放態度,表示會認真考慮,更強調政策不能「離地」,要落到社區、落到每一個人的生活裡。
施政永遠離不開細節。李家超提到,各區社情不同,十八區應該發揮所長,靈活處理各自的問題。這種「因地制宜」的思路,比起一刀切的「大政府」更能貼近現實需要。例如,有市民建議放寬工商樓宇政策、推動青年宿舍、引入短期低租金場地給品牌企業和創業者,這些都能活化社區空間,也為年輕人和小企業帶來希望。
現場還有不少關於共融的聲音。有少數族裔女性反映就業困難,有殘疾人士希望政府和企業能提供更多實習和就業配額。特首不單止給予認同,還鼓勵社會要多一分包容和理解。這種態度,對於推動多元共融,的確有正面作用。
整個諮詢會過程氣氛自然,官民互動真誠,大家都不是「做騷」或「交功課」,而是真心希望多聽、多了解、多尋找解決方法。特首不時微笑回應,官員和市民也有不少交流,這種開放的氛圍,正是香港當下最需要的。
總括來說,李家超今次親自落區,展現了作為領導人應有的誠意和承擔。他強調「政策落地靠大家」,指出政府和市民本就是一隊「香港隊」,唯有大家一齊思考、參與、實踐,社會的難題才有機會被逐步解決。這種態度和行動,值得肯定和鼓勵。
希望未來施政報告能繼續廣納民意,精益求精,讓政策真正「落地生根」,為香港帶來更多希望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