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核污水排海兩周年:數據安全vs.信任危機|128萬吨待處理挑戰重重 】
【福島核污水排海兩周年:數據安全vs.信任危機|128萬吨待處理挑戰重重 】
記者:CharlotteY
·

日本福島核處理水排海計劃啟動滿兩年,東電稱周邊海水輻射值符合標準,中國部分解除水產禁令。然而,電站內仍有128萬噸核污水待處理,每日新增污染水80噸,能否於2051年完成目標仍存變數。
根據東京電力公司公佈的數據,過去兩年共排放約10.2萬至11萬噸處理水,並於今年初開始拆除部分已清空的儲存罐。然而,廠區內仍有一千多個巨型儲存罐,裝有大量尚未完全淨化的核污水。這些污水中約七成放射性物質濃度超標,需進行二次處理才能符合排放標準。此外,由於地下水與雨水持續流入反應堆建築,每日仍新增約70至80噸污染水,使得淨化與排放工作如同「追趕移動的目標」。
儘管排放計劃引發國際爭議,特別是中國、韓國等周邊國家強烈反彈,但科學監測數據顯示,福島周邊海水至今未出現超標情形。氚濃度最高值為每公升61貝克,遠低於東電自設的700貝克停排標準,亦低於世衛組織飲用水標準的1萬貝克。近期,中國宣布有條件恢復日本水產品進口,反映其對排放計劃的擔憂有所緩解。福島當地漁民表示,市場信心正在逐漸恢復,消費者對海產的接受度也有所提高。
然而,技術與管理挑戰依然嚴峻。東電需在持續處理存量污水的同時,應對新增污染水及設備老化風險。此外,儲存罐拆除後的原址將用於設置燃料碎片取出設施,這項作業本身即極具技術難度與不確定性。排放計劃預計長達26年,橫跨數個十年,其長期執行與資金保障亦引發關注。
日本政府與東電多次強調將以科學透明方式執行計劃,並持續對外公布監測結果,以爭取國內外信任。不過,在實現2051年完全處理目標的路上,仍須克服環境變數、技術瓶頸與國際社會的持續監督。